• 101阅读
  • 0回复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区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1-23
第3版()
专栏: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区介绍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区相当于专区级,位于青海湖的东北部,北部和东部以祁连山为界,和甘肃省河西走廊相接,东南和青海省的农业区毗连,西面与即将成立的海西蒙、藏、哈族自治区为邻。自治区辖祁连、刚察、海晏三县和亹源县回族自治区,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浩亹河横贯其中。全区除亹源县回族自治区为半农半牧区外,都是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牧业区,共有藏、蒙、回、汉、土、撒拉等六个民族约七万人,其中藏族约有二万四千多人。全区共有各种牲畜五十九万五千多头,年产羊毛一百七十多万斤,向以矫健善走闻名的亹源马就出在这里。此外还出产猞猁、鹿茸、麝香、大黄等名贵产品和药材。矿藏有煤、铁、铜和硼砂等。这里还有广大的原始森林区,盛产松、柏、桦等建筑用材。
解放前,海北藏区由于国民党匪帮的压迫和掠夺,民族间和民族内部存在许多纠纷;农业、牧业生产日趋衰落,各族人民生活日益贫困。一九四九年,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干部先后进入海北藏区后,大力宣传和贯彻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发展生产的各项政策,各族人民迫切要求调解纠纷,安定社会秩序。四年来,全区共调解各种历史纠纷七百多件,并建立了县、区级政权十七个,其中包括一个县级和一个区级的回族自治区,三个区级的蒙族自治区。农业区普遍建立了乡级政权,各级政权中都有与群众有联系的领袖人物参加领导工作。全区共有民族干部三百零二人。祁连县的民族干部已占全县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四以上,为发展自治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
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牧业区坚决执行了“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的政策和公平合理的贸易政策,发放了各种贷款和救济款近二十五亿元,帮助贫苦牧民克服生产和生活的困难,牧民们并建立了各种保畜组织,改进饲养管理方法,使畜牧业生产有了发展。四年来,全区各种牲畜平均增殖了百分之三十。自治区还有两处国营牧场,对恢复和发展畜牧业生产也起了很大作用。在农业地区,农作物产量超过了解放以前的水平,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农民参加了互助组。全区各族人民都积极参加副业生产,帮助了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生活。去年各族人民的副业收入就达到六十亿元左右。现在,全区已建立起三处国营贸易机构,六个流动贸易小组,四个合作社县联合社和十五个基层供销合作社,使自治区的土产品、特产品基本上达到畅销,农业品、牧业产品和工业产品之间的差价缩小,各族人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得到了充分供应,提高了生活水平。
自治区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全区的小学校已增加到五十六所,学生近三千人。各县都建立了卫生机构,并经常组织巡回医疗小组,深入牧业区和农业区防治疾病。(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