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涪陵农村土地有偿流转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3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涪陵农村土地有偿流转透视
皮发万曾伟涂猛进康祖斌
1994年11月13日,四川涪陵地区垫江县太平镇推出了“拍卖”10个荒山、荒坡、荒滩、荒水、荒沟项目使用权。
11月19日,垫江县召开了全区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五荒”地使用权“拍卖”大会。
12月3日,涪陵市召开了农村“五荒”地使用权拍卖大会……
短短两个月,农村土地有偿流转的新闻迅速传遍了涪陵全区。
(一)
涪陵,是四川东部的贫困地区。皮远信,是涪陵地区垫江县新民镇一位普通的农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立足农业,兼营木材生意。当记者问他种地又兼营生意,有无冲突时,他说:“这几年我忙于做生意,很想把承包地转给其他农民种,只要交足国家定购粮。可是没有这样的先例,而且村上大部分农民都外出赚钱去了,没人愿种,我也只有淡心淡肠地种‘懒庄稼’。”
南川市隆化镇的周绍恩,长期从事汽车驾驶与修理。在汽车驾驶工作中,积累了资金和经商办企业的经验。随着个体私营政策的放宽,他自费办起了以汽车装饰、安装挡风玻璃为主的汽车维修场。由于选准了项目,服务质量好,很快就致富了。周绍恩在农村寻找着搞规模经营的项目。但他苦苦寻找而不得。直到去年,他才偶然得知马嘴乡团山五社有荒山3600亩,由于该社山多人少,资金缺乏,无力开发,准备把这片荒山包出去搞开发绿化。周绍恩与团山村5社签订了为期30年的3600亩荒山的绿化开发合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二)
这些年,涪陵地区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多种经营的规模逐渐扩大,乡镇企业、劳务输出、小集镇建设等发展非常快。经济的高速发展,把新的问题摆在政府面前。
首先,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地种不过来,便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其次,农村可用资金空前增长。全区仅劳务输出一项,1994年收入就超过8亿元。还有农村信用社储蓄,农村合作基金会存款等等。怎样引导农民把这些资金用于生产?第三,农村的种田能手需要有更多的土地,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
地委、行署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对土地流转的原则、范围、方式、价格、管理等作了规定。  
  (三)
政策出台后,全区相继流转土地资源28万多亩,成交金额达2729万多元。土地流转,带来的反应也是连锁的: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种地的农民,向土地投入的自觉性空前高涨;农村规模经营、专业分工日渐明显。土地流转前,全区有专业户3万多户。土地流转后,新增规模经营的农户2260多户。各种养殖大户、种植大户以及类似的分工,如雨后春笋,比比皆是;村级集体经济有突破性发展,大量的“空壳村”,逐渐绝迹;农业社会化服务,再度热起来。
土地流转,会不会影响农村政策稳定?中共涪陵地委书记王鸿举说:“土地有偿流动,肯定不会破坏农村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多年不变的政策。因为,拍卖使用权,实质上也是承包,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承包。所涉及的一部分生产资料,主要是四种情况:第一,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就没有搞承包的。第二,当时承包走了过场,优亲厚友,群众意见大,要求重新来过的。第三,承包人不履行合同,一直没有交承包金的。第四,承包后荒山不植树,水塘不养鱼,山河依旧的。”
也有的人问,土地有偿流转,很多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集中,会不会产生“新地主”。
王鸿举说,不会。因为拍卖的是经营权,而不是所有权。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没有变化。
各地的事实愈来愈清楚地表明,在稳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已经势在必行。今天本版集中发表了一组有关这方面的报道,目的是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以进一步对其加以研究和探索。——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