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永城五种流转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3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永城五种流转模式
本报讯如何使宝贵的耕地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河南省永城县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以反租转包为主体的土地流转新机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199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稳定不变的基础上,允许对农户不愿经营、经营不善的撂荒地、低产低效田实行反租转包,让土地使用权流转起来。当地主要形成了五种土地流转模式:
——集团反租承包。
——实体反租承包。蒋口乡政府5名大学毕业的乡干部1992年创办果蔬公司,反租承包本乡农民40亩撂荒地,建立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去年种植香椿11亩,引种新品种绿豆10亩、花生8亩,年创利润20万元,亩效益达5000元,辐射农户近万家,社会综合效益达600万元。
——企业与农户双向承包。该县何首乌保健品有限公司与芒山、薛湖、蒋口等乡的农民签订“双向承包”合同,承包土地1000亩,种植中药材何首乌,建立原料生产基地。
——个人租赁承包。县农业局助理农艺师胡新峰,1992年租赁转包演集乡朱小庄村农民25亩土地,栽果树、育果苗、引种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发展温室蔬菜等,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农民科学种田的带头人。
——农户之间租赁转包。两年来,全县反租转包专业大户8000多户,转包土地面积达5万亩。
永城县建立土地流转新体制后,已有10.2万亩旧坑塘、废闲地、荒果园、低产低效田转移到农村种植大户、科技人员、干部分流人员等新主人手中,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去年全县10万亩经过反租转包的撂荒地、低产田,共创效益超亿元,较原来平均亩增效益3倍以上。(王晓五李新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