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革除惰性——记沈阳房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4
第2版(经济)
专栏:

  革除惰性
——记沈阳房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大勇
杨集才
带“国”字的事业单位,有“皇粮”可供,杨大勇却宣布他的公司从那座殿堂里集体退出。
论企业原有的136万元的经济实力,沈阳房天股份有限公司是怎么也不会坐上全国房地产开发百强企业的第13把交椅。可是,房天董事长、总经理杨大勇偏偏把房天推上了那个宝座,自己也被命名为全国建设系统行业标兵。
杨大勇干了32年秘书之类的工作。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把他推到了施展才干的舞台。1984年春,上级派他到房天公司的前身、管理市直属房产的事业单位——沈阳市房产经理公司当总经理。
这个公司实际上是市直属房产管理处的翻版,全公司每年要靠吃国家170万元的财政补贴度日,帐面上还捉襟见肘,1800人中,富余人员就达1/3。
杨大勇在思考:房地产业本应是“摇钱树”,我们为什么却摇不下钱来,每年还要吃国家上百万元的补贴?原因就在于:低房租抵不上起码的房屋维修费用,而且像他们这样的事业单位只能管理不能经营;人们普遍获得安全感,于是思维隋性、生产经营隋性与日俱增产生惯性,单位长年陷于低效率运转状态。杨大勇给这些痼疾所下的结论是:机制落后综合征。他下决心把事业性的公司变成企业。
1988年,他的公司成为全国第一个管理国有房产的企业公司。1994年实现利润3400多万元。
公司从事业单位跳出,又实行了股份制,生产经营该得心应手了吧?但是,杨大勇看到的不仅是这些。
外地有一个开发项目,搞上去会创一大块效益,搞不好也会有风险,在议论这个项目的时候,人们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原来只是个管房处,从吃补贴到创利千八百万元,能保持这个水平已属不易,上级没下指标,房地产又是不动产,何必到外地经营呢?
杨大勇认为,房地产业虽然是不动产,但经营可以移动。他派出副总经理鲁东波奔赴外地,立即投入房地产开发,不到半年创利300多万元。
房天公司开发房地产项目坚持不做投机生意,凭经营水平、按国家产业政策办事,力求开发一个成功一个。
杨大勇从体制、机制上为开发新项目开路,从经济政策上鼓励开发创收,使当年那个房管处除了在沿海地区搞起一系列开发项目外,还创办了10个中外合资企业,并把开发的锋芒指向国外,已先后在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建立了分公司。国内外开发的成功范例,打开人们的眼界,也刺激了公司内职工的积极性。现在,公司在沈阳开发的住宅等项目就有20多个。
企业应把追求最佳经济效益作为天职,而且要动员全体职工投入这种创造。杨大勇看到,企业大门之外有许多可使企业增收的项目,公司领导成员建立一种让全公司所有职工都进入经营企业的角色。去年年初,他们实行班组可自行筹资上项目,职工投资的项目获利按比例交给公司之后可分红利。
这个办法刚一提出,引起了议论:班组上项目后,可按投资额分红,哪个地方这样干过?哪个文件上这样肯定过?杨大勇回答:办企业就是要追求经济效益,我们鼓励班组上项目,有利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提高效益。杨大勇和公司领导成员力排众议,使这项新经营办法正式出台。房天公司的8个班组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