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只认质量不认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0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编读往来

  只认质量不认关系
10多年来,我在工作之余,总是埋头写作,把一篇篇习作寄往人民日报,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时至今日,没有一篇被采用。有的朋友告诉我,要想让稿子登在人民日报上,得学点“关系学”,和编辑们拉上关系。我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
贵州平坝县高峰粮贸公司曾启俊
重视读者信稿,认真编发读者信稿,这既是广大读者的希望,也是本报编委会对全体编采人员的一贯要求。作为人民日报的编辑,我们在选用信稿时,唯一的选择标准是质量。
以本报的“读者来信”版为例,1994年共刊登读者来信882件,照片196张。还有66篇记者的“调查汇报”、“调查附记”也是根据读者来信提供的线索采写的。除此之外,本报的其它版也经常刊登读者的信稿。这些信稿和照片的作者,几乎都与我们素不相识。有的作者的信稿不止一篇被选用,如湖北武汉市的桂慧樵读者,自1991年至今,共在本报发表信稿7篇,照片7张。河南方城县的陈学忠读者1991年至1994年在本报发表信稿10篇。因为作者与编者之间这层工作关系,我们之间倒成了未曾谋面的老朋友。
一些读者投给本报的信稿没有被采用,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在阅读信稿时发现,有的稿子讲述的事情过于琐碎,缺乏典型性;有的文章主题不明确,思想性不强;有的信稿事实太少,议论太多、太空;有的作者模仿本报已发表的某些稿件,似在揣摩、迎合编辑意图等等。建议向本报投稿的读者朋友多深入实际,多读一些新闻方面的书籍,经常学习、研究报纸上的文章;同时还应有锲而不舍、不怕失败的精神。为了不出现一些来稿当用而未用的情况,作为编者,我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编辑水平。        本版编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