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四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3
第1版(要闻)
专栏: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四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本报评论员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国农业必须再上一个新台阶,仅粮食就要再增产500亿公斤。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各种综合因素的合力,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国家,旱灾、涝灾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风灾、低温、冻害、虫灾也经常为害。频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去年因旱、涝等灾害造成粮食减产100多亿公斤。资料表明,建国40多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自然灾害已经成为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与抗灾能力紧密相连。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永远也不可能提高。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提高农业抗灾能力,首先是要提高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在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洪涝和干旱是最主要的因素,几乎年年都有发生。眼看到手的丰收果实,常常因为一场洪水或一场干旱而化为乌有。至于因为排灌能力不强、水利设施不足、农田水利保障系统不全等造成很多地方产量低而不稳,就更是十分明显的了。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从国家到地方都有必要下大力量,大兴水利事业。
从历史上看,每当政通人和、政治昌明之时,往往就是大兴水利之际,水利的大兴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工农业生产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无论从需要看,还是从可能看,全国奋起兴水利,推动水利建设事业走向新阶段,都已到了最佳时期。
要加强农业抗灾的“硬件”设施建设,首先必须增加投入,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建国以来,我国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兴修水库8万多座,灌溉面积由2.4亿亩发展到7.2亿多亩,开辟了淮河和海河等洪水出路,全国主要江河初步建成了防洪体系。但应清醒地看到,从整体上讲,我国农业抗灾的“硬件”建设水平与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和现实的需要还远不适应。大批工程年久失修、效力衰减,北方水资源紧缺的危机正日益加剧,新建工程速度又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各地、各级领导一定要把增强农业的抗御旱涝灾害能力真正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加强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具体行动来抓,要在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等方面向“硬件”建设上倾斜。首先要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同时,切实组织和引导群众加强当地河流的整治,加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
在加强水利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林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工业污染的扩散和掠夺式经营,以减少各类灾害的发生。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造成或加剧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经济越是发展,越是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要树立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的观念。教育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和灾害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乱砍滥伐和农村的掠夺式经营,鼓励农民保护和培肥地力。还要大力发展农村灾害保险事业。
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水利、林业、农业、气象、民政、金融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支持,协同作战。各个部门都应当识大体,顾大局,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为增强我国农业的抗灾能力,为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