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红富士”名牌出自小山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5
第2版(经济)
专栏:

  “红富士”名牌出自小山村
王希飞
1994年11月30日,辽宁兴城,中国农业博览会全国苹果评优大会宣布:在15个省市推荐的171个苹果品种中,山东海阳王家山后村皇家红富士以105.6的总分获得全国第一。
这是自1992年皇家红富士首获全国红富士第一之后的第三次得冠。
皇家红富士苹果——一个名牌农产品,一举让王家山后村农民家家成为万元户。去年,新品种果园发展到2700亩,全村总收入达到600万元,户均1.4万元。如今,这里与外商办起了合资企业,村民家里装上了程控电话,小小山村的果业生产与国际市场接上了轨。
创牌
地处海阳北部山区的王家山后村,过去闭塞、贫困,是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大潮撞开了尘封已久的山门。80年代末,王家山后村的红富士苹果在当地已小有名气。1989年深秋,村民扛上果箱,满怀信心地向深圳进发。
展销会上,一批一批国内外商人对果品甜度大加赞赏,但对果型、着色、光洁度意见尖锐;有的嫌他们没有牌子,苹果一只也没销出去。一位美国商人对着苹果上那层灰白色的农药耸肩摇头:“NO,NO!”王家山后村的农民火了:“真个‘老外’,难道你们吃苹果不削皮吗?”展销失利了,但换来了冷静的思考和清醒的举措。6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增云怀揣小本,带领24名青年人走进莱阳农学院、青岛农科所当起了小学生。他组织技术人员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民果树研究院,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任顾问,定期来村讲课。他们采取摘叶转果、铺设地面反光幕、使用日本防菌着色套袋等手段,使果品色泽鲜、果型正、糖度高、无污染。在1992年底于无锡召开的全国红富士苹果评比验收会上脱颖而出,夺得第一名。掂着这个第一名,王增云跑到国家工商局为自己的产品注册、正名:皇家牌红富士苹果。牌子响了!
用牌
当又一个秋天来临的时候,王增云挂帅成立了皇家红富士苹果开发总公司,不仅在电视、广播、报纸上亮出了“皇家”牌子,还把“皇家红富士苹果新闻发布会”从家门口开到了新疆、深圳和北京。他们的“红富士”足迹遍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并迈出国门,走进荷兰、泰国、香港等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千家万户。前年出口50万公斤,去年达到150万公斤。
近两年,到王家山后村实地考察、洽谈生意的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络绎不绝。新加坡陆捌国际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慧眼独具,先后派出3批人马前来考察、谈判,与王家山后村合资兴建了烟台海发果类制品有限公司。公司购进国际最先进的保鲜加工设备,为皇家红富士苹果“包装”——打蜡、烘干、分级、保鲜形成一条龙,使皇家红富士苹果以优质、高档果品的身份跻身欧美发达国家的超级市场,成为抢手货。金秋九月,王家山后村的“红富士”尚“待字闺中”,已有20多家国内外客户迫不及待地挤进山门“求亲、抢婚”。新加坡一位客商一次就签订了订购20万公斤的合同。
保牌
“红富士”成名之后,王家山后村没有陶醉,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他们培养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骨干队伍,其中有4名农艺师,31名助理农艺师,还有326名握有省级技术能手证书的技术员。他们请来专家对土质、水源进行检测,实行配方施肥,改善土壤条件;投资60余万元配套水利工程,对500亩实验园实施微喷和滴灌。同时,他们停止使用高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使“红富士”质量更上一层楼。
去年以来,皇家红富士苹果在农业部门组织的评比展览活动中频频获奖。最近,又被批准为“绿色食品”,300万公斤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此,有人建议到外村收购顶数,更有人许以高额回扣打“皇家”牌子出售自家苹果,王增云一口回绝:“假冒伪劣,坑人害己;挣钱事小,砸了牌子,丢了信誉事大。王家山后村决不能干这种蠢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