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前沿“堡垒”——山东省潍坊市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4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经验交流

  前沿“堡垒”
——山东省潍坊市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纪实
刘玉普张本水
农村稳,则全局稳;农业丰,则人心定;农民富,则小康成。面对这个事关全局的大事,潍坊市委下力气抓好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公开竞选“领头雁”
昔日蛛网悬挂的临朐县月庄村会议室,这天整洁庄严,“竞争上岗”演讲会已近尾声,几十名党员、村民代表投完信任票后,正翘首等待最后的结果。
过去,这是一个出了名的后进村。班子软、人心散、家底空,1990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590元。县、乡两级党委采取断然措施,公开竞选“领头雁”。一个个有志者相继登台发表“治村施政”演说。不甘贫困的村民反复掂量着谁是最信得过的带头人,竞选者也在勇敢地接受群众的选择。计票结果出来,被誉为村里“三大能人”的党员个体户李安兴、宫佃华、李德修得票领先,掌声骤起。经镇党委批准,他们三人分别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副书记。
新班子新气象。三年下来,全村发展大棚菜30亩、优质果园370亩、个体专业户110个,并解决了多年的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去年,全村人均收入1300元,村民异口同声:“跟着支部走,好日子在前头。”
潍坊市各级党组织打破地域、身份、年龄界限,通过竞选、聘任、招考、回请、下派,多渠道并举,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据了解,近年来,全市新选拔了8909人进村两委班子,其中1560人任党支部书记。
让先锋队掌握第一生产力
“扭住生产力不放!”这是潍坊市抓党建坚定不移的一条原则。本着这个原则,各级党组织积极探索做好党建与经济建设结合的“新文章”。
诸城市后官庄村,一排暖烘烘的塑料大棚里,长满了脆生生的黄瓜、绿油油的辣椒、红扑扑的西红柿,37名党员站在畦垄上,聚精会神地听科学种菜知识课。这堂塑料大棚里的“党课”,拉开了后官庄村农民党员学科技、用科技活动的序幕。
没有文化的军队,不能战胜敌人;缺少科技知识的党员队伍不能带领群众闯市场、奔小康。根据新形势对农民党员队伍的要求,1991年潍坊市委作出决策:在全市农民党员中开展“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活动,用三至五年时间,使80%以上的农民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
这一活动,很快在潍坊农村大地蓬勃兴起。党员电教这一形象、生动、直观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在“学用比”活动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满足党员、群众的要求,市委电教中心复制了2500盘科技录相带,发放到农村党支部。电教已成为党员、群众致富的“金钥匙”。
把党支部建到市场
1990年以来,潍坊市委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突破了沿袭多年的按行政区划设置组织的模式,迅速开辟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
为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党员的管理,各县市区在工商局建立了党委,乡镇个体劳协建立了党总支,大集贸市场建立了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挂牌经营”和“党员身边无落后”等活动,带头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农村基层党组织随产业转移而灵活设置,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新的“根据地”,使党的基层组织细胞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