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从拒降到献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8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从拒降到献刀
吕韧敏
日本天皇正式发表乞降诏书的日期是1945年8月15日。但高邮日军自恃城高地险屯有重兵,且有蒋介石撑腰,时至12月25日,仍对我军令其投降的通牒置之不理。我军指战员对此十分气愤,说:日本宣布投降已好几个月了,我们高邮县的抗日民主政府仍然在船上荡来荡去打游击,而鬼子和二狗子(指伪军)却照样盘踞在高邮城里胡作非为!
粟裕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是日夜当机立断,下令我军趁着浓雾,迎着风雨,踏着泥泞,出敌不意地分别从城北、城东、城南三个方面,向高邮城发起了全面进攻。战至26日下午4时,高邮城破,日军兵败,其司令部被我严密围困。在我强大兵力、火力威胁下,高邮日军城防司令官岩奇大佐才不得不同意向我军投降。我军当即派出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为全权代表,前往处理有关事宜,并主持受降式时,这位城防司令官正两脚大开裆地僵立于庭院的中央,两手相重叠地按放在柱立于地面的军刀之上,脸色铁青,目露凶光,开口便嚷:“我是大日本皇军高邮派遣军最高司令官,我要同你方最高代表谈判!”韩目睹手下败将的这种怪模样,不禁暗笑,不动声色地说道:“我就是我方最高代表!”并以锐利的目光直视着这位声厉色荏的岩奇大佐。在韩的堂堂威仪震慑之下,岩奇似乎有所收敛。再开口时,尽管声音依然嘶哑,语调却是竭力婉转地说:“高邮城,可以交给贵军;重武器也可以交给贵军;所有的军用物资,粮食弹药,统统的交给贵军;我们撤离高邮回南京,只随身携带轻武器,以保证途中安全……”
韩念龙听出其狡诈之言,当即予以严正驳斥,最后指出:“想要得到安全,只有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是你唯一可以选择的安全之途,除此之外的任何图谋皆无异于自取灭亡。”
我方代表的一席话,顿使大耍滑头的日军最高司令官目瞪口呆,张口结舌,“武士”一变而为“绅士”,忙不迭地满脸堆笑,不住嘴地唠唠叨叨:“好说好说!请进请进!”拥引韩念龙入屋就座。至此,才开始了日军投降事宜的实质性安排。高邮东城原有一座花园,是一个草木茂密、繁花似锦的幽静之处。日军看中了此处,围以电网,将派遣部队最高司令部设在这里。
受降式是在大厅举行的。
大厅紧靠后墙处,摆着一排长桌子。桌面上均铺上了黄军毯。在长桌后边正中落座的是韩念龙,他的左右是助手和翻译。这排长桌的左边,拥立着我军干部战士;长桌右边,直立着两排日军军官,为首的是一名大佐,另一名是中佐。只见其中一个军官出列,向大佐行军礼后说了几句报告词之类的话,就双手捧着日军花名册和军械、军需登记册,恭恭敬敬地呈给了大佐;然后退回,站立一边。大佐向韩念龙行军礼(其他日军官行注目礼)后,双手捧着日军花名册和军械、军需登记册,毕恭毕敬地呈交给了韩念龙主任;之后他也退回,站立一边。
韩念龙接过花名册,一一翻开,略加审阅后,即命令日军大佐指定专人陪同我军人员去广场和仓库清点交接武器和物资;另派多人随同我军到分散被围的各据点,命令顽抗的日军立即缴械投降;并宣布:
(1)投降的日军官兵,仍各回原住处待命,为了安全,活动限于院内,不得外出。
(2)战死的日军官兵,可按日本国习俗,予以火化,骨灰收好以备带回本土。
(3)受伤的日军官兵,由我方医务人员协同日军医务人员予以救治。
一切吩咐完毕,仪式即告结束。
粟总及随行人员,一直挤在我方人员中,从头看到尾,最后才不声不响地离开大厅,走出大院,出了东门,回到野战军司令部。此事连韩念龙也没发现。那天要是韩发现粟在场,他可能会从主座位上跑下来迎接,造成粟司令受降的局面。那就会改变了原定的方案,抬举了日军大佐,显然是不适宜的。所以一向不事张扬、厌恶招摇的粟裕司令员,对于自己在昏暗的灯光下不被发现,是十分自信而又颇为满意的。他个子不高,又无架子;穿的是普通军服,又不曾前呼后拥;挤在一堆全神贯注看受降式的人群里,谁又会想到此时此地会有他在场呢?直到3天后,粟总在高邮城接见日军官佐时,人们才知道此事。日本军官们不胜惊讶,不胜赞叹,深深表示:“不胜感激之至!”连连念叨:“不胜荣幸之至!”始终居于日军官佐核心位置的那个岩奇大佐,还十分庄重、笔挺地肃立在粟裕司令员面前,把一件紫光闪闪的冷兵器,双手高高地举过头,又双肩近膝地深鞠躬,口中念念有词地说道:
谨将这柄远祖相传的紫云宝刀,敬献给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国将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