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中国火车“飞”起来——从乘坐广深准高速铁路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5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中国火车“飞”起来
——从乘坐广深准高速铁路谈起
本报记者江世杰
“就像风一样快,新干线推着我们跑,我们现在很需要跑!”
这充满诗情而又寓意深刻的话,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1978年10月26日乘坐日本新干线“光—81”超特快列车时发出的感叹。
1994年12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站名的深圳火车站向全世界宣告:我国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了。
这标志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的高速铁路实现了“零”的突破!中国的火车开始风驰电掣地飞跑起来了!
“春光号”上好春光
速度,是交通运输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
50年代后期,当日本东海道铁路运输能力达到极限,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时候,精明的日本人没有像以往那样再修一条普通速度的复线,而是明智地修了一条每小时200公里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10月1日,就在第18届奥运会火炬在东京点燃的这一天,乳白色的“弹丸号”列车以每小时210公里的高速度,飞驰在令世人耳目一新的新干线上。从此,全世界各发达国家不再把铁路产业看作是西天上沉落的“夕阳”。
除日本外,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的国土上都有高速列车在运行。现在,实际商业运行最高时速已达300公里,试验时速的最高纪录是515.3公里,都是法国人创造的。
与国外的高速铁路相比,我们的广深线只能叫作“准高速铁路”,或者说是“向高速铁路过渡的阶梯”。但是,如果自己与自己比,不仅160公里的时速(最高已达183公里)比原来的八九十公里快了将近一倍,而且在列车服务设施和舒适程度方面,也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广深准高速铁路通车典礼上开出的列车叫“春光号”,是长春客车工厂的最新产品,被人们称为中国的“子弹列车”,由一等座车、二等座车、餐车、行李车、发电车等10辆编组而成。车厢外,蓝白色相间,饰以醒目的“红腰带”,给人以明快清新之感。车厢内,各种服务设施齐全:车顶单元式的空调机组,创造出冬暖夏凉小气候;可躺可回转式软椅,比飞机座椅宽松、舒适;读书看报有航空式阅读灯;餐车上还有卡拉OK音响系统;安静、安全的电话间里,旅客可直接拨国内长途和国际长途;整体玻璃钢的厕所,给人以光洁、干净的感觉;红光熠熠的电子显示系统,可随时报告列车情况和各种商业信息。
许多旅客乘坐以后说:“感觉很好,与坐飞机差不多!”
“试验田”收获新经验
建设高速铁路的构想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1990年,国务院同意铁道部提出的分两步发展的意见:第一步,通过改造旧线实现时速160公里的准高速客运;第二步,在运输繁忙地段建设时速250公里左右的高速铁路,实现客货分线运输。
广深准高速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试验田”。经铁道部确定的科研攻关课题,就有14大项400多个分项。例如:路基密实度要达到98%,比一般铁路高两个等级;轨道要求平整、少缝,不仅要换上每米60公斤的重型钢轨,而且要将每根25米长的钢轨焊成每根2000多米长;通信信号系统要换上全新的微波、光缆通讯;牵引机车试验时速达180—200公里,采用微机控制。
高速铁路效益有多高?
中国发展高速铁路,主要是因为高速铁路具有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系列优越性。
首先是安全、可靠。如果以日本普通铁路每亿人公里的死亡人数为一个计算单位,那么,航空是它的5.5倍,公路是它的7.8倍,而高速铁路则为零。其次是运输量大。日、法等国的高速铁路,单方向输送能力大约是航空的10倍,高速公路的5倍。第三是运输成本低。在日本、法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成本只是航空的1/5,高速公路的2/5。法国的高速火车票价,只相当于飞机票价的1/2到2/3。第四是能源耗费低。日本资料表明,高速铁路、小汽车、飞机的平均每人公里耗能比(以千卡计)为1∶5.3∶5.6。第五是占地少。1公里高速铁路只用地6公顷左右,而1公里高速公路却要占地12公顷至18公顷。第六是环境污染少。高速列车一般都由电力机车牵引,这种电气化高速铁路基本上消除了粉尘、油烟及其他废气污染。第七是效益好。日法等国传统铁路的客运都亏损,唯有高速铁路盈利,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0年左右。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总经理廖济广说:广深准高速铁路全部配套以后,广深线货物运输能力将由2000万吨增加到4000多万吨;旅客列车将由现在的32对增加到60多对,运行时间将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到一小时左右。
京沪线尚在“预可研”
1992年9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和中国铁道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的“中国高速铁路研讨会”认为:虽然我国需要建设高速铁路的地方很多,但最具紧迫性、条件最成熟的还是北京到上海的京沪线:
——中国最拥挤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据铁道部统计,1462公里的京沪线,长度仅为全国铁路的2.8%,却担负着全国铁路14.3%的客运和8.8%的货物周转量,平均客运和货运的密度是全国平均数的5.4倍和3.7倍;预计到本世纪末,京沪线的运输量将继续增长一倍以上;
——京沪线纵贯我国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人口占全国的26.6%,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的38.2%,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研究了京沪铁路扩大运能的方案后也认为,京沪扩能的最佳方案是修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议尽快组织上马。并确认:今后如为此申请世界银行贷款,不必再做可行性研究。
《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总报告》透露: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00公里,比既有线缩短约150公里,拟设站40处,线路采取全立交、全封闭;速度目标值初期选用每小时250公里,再提高到每小时300公里,北京到上海的旅行时间将由目前的17小时缩短到7小时。
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人们自然关注京沪高速铁路何时“上马”。2月6日,记者就这个问题专程访问了“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办公室”负责人,得到的回答是:有的报纸说“国家已经决策”,“1996年开工”,这是没有的事情。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进行“预可行性研究”,这“预可研”还属于前期准备工作,距离编报“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都还很远,距离“开工”就更远了!(附图片)
压题照片:原瑞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