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5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探索商榷

  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精神
胡平
在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人们都把文化作为经济运行的深层次背景和动力加以研究和推动。经济伦理学、企业文化以及我国的商业文化等一系列课题的出现,实际上显示了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走势。因此,当社会致力于探讨经济问题时,应当把文化建设排上重要日程。这不仅是短时应紧的课题,而且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一切进步的文化成果,在市场经济与精神文化的互动中,形成21世纪中国新文化的高峰。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中国文化自身是否包含着商业文化精神,也就是说,中国文化面对市场经济、面对未来世界能否作出创建性回应。对此,理论界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无商业文化精神,应当从辨明下列几个问题入手。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济伦理观念问题。社会发展有其普遍规律,中国在明清时代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德国社会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这种资本主义是通常所说的“商业资本主义”。西方近代革命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缺乏欧洲宗教改革形式的新教伦理观念,即有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勤”“俭”两大要目。其实,韦伯所指的这种伦理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已有之。《尚书》就说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中国佛教从《百丈清规》起就确立了“节俭”和“勤劳”两大伦理的支柱。明清儒家主张“治生”论,提出了“新四民论”,拓宽了传统儒学的视野,已初步表露出一种新商业文化精神。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资本主义,但这并不能简单归咎于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西方一些人总认为,建设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必须依托西方的伦理观念,并且最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些都是由于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形成的偏见。中国必须而且只能根据自己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特点来发展,同时吸收西方进步的文明成果,包括合乎中国国情的价值准则,为我所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使义与利、团结与竞争、自强与自律等矛盾范畴达到辩证统一。社会主义精神作为一种新型的伦理观念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协调运行的精神支柱,我们应加以研究并发挥其作用。
第二,中西文化差异问题。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两种文化的差异,除了伦理观念外,还在其他许多方面反映出来。这种文化差异,有其长期性,越是历史悠久的国家,相互间的文化差异越是根深蒂固;有它的兼容性,异质文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它的互补性,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人和自然和谐即所谓“天人合一”,标举“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哲学思想,为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今社会,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为全球性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而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商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都担负了文化交流使者的任务。他们在处理文化的差异和融合方面,起到了特殊作用。中国商人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在雅文化和俗文化之间,上层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汉族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间,都起过传播交流的作用。在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中,他们以商品为载体,克服文化差异的困难,促进了商品交流,也实现了文化交流。鉴于这种认识,我们倡导商业文化学,希望在经济和文化的结合上,从科学化、审美化的角度提高经济活动的文化含量,提高商品、营销、服务、消费的文化品位,并以此推进中国与国际的商业交流,吸收世界的文明成果,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
第三,传统文化与社会腐败问题。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腐败是“儒教文化”最主要特征“家长制”丑恶的一面。严重的问题是“官”与“商”的分界线不清楚,从而它严重阻碍了市场自由公平竞争。这种论断,有其正确的部分,如官商不分等。但对儒家文化的批判,是值得商讨的。腐败是一种世界现象。无论是东方或西方都大量存在。中国的“家长制”,确有其弊端,但把腐败的根源主要归于“家长制”,是有失偏颇的。防止腐败,需要从中国儒家文化的智慧宝库中吸收营养,并同西方的法治精神结合起来,革故鼎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新机制。欧洲新教伦理认为,它的一大成就是打破亲族的束缚,使它和商业完全分开,而中国则太重亲族的个人关系,没有事业功能,因此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其实,在东方社会甚至西方社会不乏家庭和商业结合发展事业的许多成功例子。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确有其封建、僵化的一面,但将社会腐败、经济滞后简单地归咎于儒家文化,在理论上和事实上都是不能成立的。前不久,我曾提出了“新时代商人”的概念,试图从东方许多富有成就的海内外商人中,从中国当今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中,寻找出一条既能创业又有文化品格的商人成长之路。新时代的商人,既不同于西方的资本家或中产阶级,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工作者,他们是新时期孕育出来的一批商界新人,既具有丰富的市场经济知识和创业本领,又懂得并能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价值观构成的基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时大胆吸收西方的先进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独特的经济伦理。新时代商人的经济伦理模式,将从更深层次上遏制商品经济社会的拜金主义倾向,从而达到以文化陶铸商业的理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