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以市场机制建三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6
第2版(经济)
专栏:

  以市场机制建三峡
新华社记者施勇峰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在近两年的施工准备阶段,三峡工程不仅成功地完成了正式开工所必须的各项施工准备,而且初步构筑起运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建设三峡的机制框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峡模式”
1984年11月,三峡工程还处于论证阶段。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同志,到三峡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建议:用过去的老办法,全部由国家投资上三峡是不行的。要上三峡工程,必须改革,成立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使之成为自负盈亏的、既管建设又管生产的、责权利结合的经济实体。
在距三峡工程坝址不到100公里的清江上,一座名叫隔河岩的水电站从1987年1月开始上马施工。隔河岩施工中只用11个月时间就打通了我国在石灰岩地区断面最大的导流隧洞,创造了大型水电工程当年准备、当年截流的国内新水平;更难得的是,隔河岩工程总投资牢牢地控制在国家审定的概算以内。隔河岩的成功在于,它实行了业主责任制——这一全新的建管模式和以市场为取向的运行机制。
1992年11月,李鹏总理在考察三峡时,专程赴隔河岩电站实地调查,他提出将来的三峡工程也要实行这种业主责任制。1993年1月3日,国务院作出决定,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这是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是三峡工程项目的业主。它集责、权、利于一身,从工程的立项、资金筹措、设计、施工直到建成后的生产经营管理,实行全过程负责。建立了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四制”的建立健全,初步形成了运用市场机制建设和管理三峡工程的格局。
从1993年9月开始招标以来,三峡工程共对52个项目进行招标,合同总金额达44.56亿元。参加投标单位有115家,35家中标。
到目前为止,三峡工程共签订大小合同371项,其中包括7项国际招标合同。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有效地协调着各方的利益关系,推动着工程顺利前进。
“三峡市场”
市场机制把竞争带进了三峡工程,把建设三峡工地变成了“竞技场”。
1993年9月8日,三峡工程第一标——西陵长江大桥建设招标决标,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力挫群雄,以3.5亿的中标价,夺到了三峡工程“入场券”。从此,三峡工程的夺标战,一场比一场激烈。
1994年1月,三峡工程进行主体工程三个项目招标。三个项目有几十家企业参与竞争,有的项目同时有20个企业竞标。其中永久船闸标段的最低报价和最高报价相差2.1亿元,临时船闸标段相差4.2亿元。最后,具有雄厚施工实力,具有良好信誉,在报价、差价、技术方案等方面又有明显优势的葛洲坝工程局、武警水电部队、中国水电“三七八”联营公司中标承包了主体工程的首批招标项目。
也有通过优势互补,组成“联合舰队”参加竞标的。
有一家来自北方的施工企业带着价值数千万元的设备在宜昌呆了一年多无法挤进三峡工地,长距离运输费用、人员消耗和设备损耗合计达上千万元,但也竞争不过别人。市场法则既不照顾关系,更不同情弱者。这一点在三峡建设的竞争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三峡速度”
三峡工程经过了几十年的争论和论证,工期长达17年。因此,人们都希望它的建设能够缩短工期,早日建成。
在三峡众多的施工队伍中,葛洲坝工程局夺标最多。到目前为止,葛洲坝工程局中标的合同金额达25.45亿元,占三峡工程已发包合同总金额的62%。这支曾经独家修建了万里长江第一坝的水电施工“王牌军”,在三峡遇到了一支支强劲的竞争对手。
但葛洲坝工程局不负众望,在茅坪溪防护工程隧洞开挖中,创造出双向掘进446.8米的国内同类隧洞开挖新水平;在一期围堰填筑中,创造月填筑110万立方米的国内最高纪录;在一期围堰防渗墙施工中,先后刷新单机进尺、单机月进尺、项目日总进尺、项目月总进尺等10多项国内施工新纪录。
葛洲坝工程局还创造出日挖填土石方17万立方米,月挖填土石方350万立方米的国内新水平。仅1993年,这个局在三峡完成土石方挖填就达21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葛洲坝工程开挖高峰年工程量的两倍。
永久船闸开挖要在175米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长2公里的梯形河道,武警水电部队从1994年4月开工以来,每日平均开挖进度,以超过合同要求20%的高速度推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