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可喜的回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3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可喜的回流
季音
据报纸报道,近年来,不少在城市打工的农民,返回农村投身家乡建设。山东临朐县约有三万余打工者回到家乡,兴办多种事业,成就斐然。湖南九嶷山下的宁远县,一九九四年有三千七百多名“打工仔”回乡,兴办了一批企业与事业,当年就创产值达二亿多元。其余如江西、浙江等地,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是正在进行深层次改革的农村又一件有深远意义的新事。
为什么这些进城打工者走上了返乡之路?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主要的不外两条:一是他们在几年的城市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也积攒了一些资金,学到了某些技术专长,因此不再满足于打工挣钱,萌发了独自创业的愿望。家乡情况熟,社会关系多,于是就成了他们优先选择的投资地。二是这几年家乡对他们的吸引力增强了。这不仅是由于城市打工的实际体验,使他们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觉察到在农村同样可以有所作为。外出的“打工仔”与“打工妹”,对家乡这些变化最关心也最敏感,农村的进步对他们也很有吸引力。当然,农民的眷恋故土之情,也可能是个心理因素。总之,一群群打工者回流农村创业,是一件值得欢迎的好事。实践也证明,他们的抉择是正确的,不少返乡者在家乡干得很出色,本人经济收入并不比在城市打工低。
在我国农村里,既有剩余劳动力,又十分缺乏有技术、善经营的人才和劳力。过去人们常常只注意到余的方面,忽视了缺的方面。其实,正是由于缺人才和缺技术,使得农村许多本来可以开发的资源,未能得到开发利用,也使得一些本来可以在本地消化的一般劳动力,成了多余劳力而外流。现在,回到农村的打工者,给农村送来了一支发展经济的生力军,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正是农村所缺乏的人才和劳力,他们回到农村以后之所以较快地搞起了各种事业,原因就在于此。
尤为可喜的是,回流的农民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重新回归黄土地,投入了农业。所不同的是,他们不再像前人那样满足于在小块耕地上刨食吃,而是着眼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实行规模经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且密切注视市场动向,开发农业资源。浙江萧山市衙前镇有个青年农民,回乡后承包五百多亩荒地,每年向国家售粮八十多万公斤,他由过去的“打工仔”成了收入颇丰的农场主人。也有的回乡农民,或从事饲养业,或搞林果业,收入都显著增加,成了富裕户。过去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叫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发展乡镇工业确实是农村有效的致富之道,发展农村商业是搞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但是,农业仅仅是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不能直接致富吗?不是,搞农业同样可以走向富裕,这些回乡农民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部分进城农民回流农村创业的事实,还给了我们一个启发。看来,农村剩余劳力的消化,不能忽视农村本身和小城镇的作用。自然,有计划的劳务输出,进城打工,是一条出路,城市也确实需要农村劳力的补充。但单一地过于集中地甚至盲目地往大城市流动,造成大城市人口畸形膨胀,由此会带来一系列弊端,于国于民都不利。现在看来,最好是实行大中城市、小城镇、农村多渠道消化。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必将容纳越来越多的劳力。临朐县回乡农民兴办了四百多项企事业,就吸收了当地劳力一万一千余人。看来,对小城镇与农村消化劳动力的潜能,应当有一个足够的估计。
进城打工者回流农村现在还只是开始,目前总的说人数还不是很多。但我相信,随着农村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必定会有更多后继者走上这条路。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关心与帮助这些返乡者,把他们视为振兴农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从各方面创造条件,扶持他们在家乡创出新事业,无疑是各地有关领导机关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