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在苏联高等学校学习的我国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1-24
第3版()
专栏:

在苏联高等学校学习的我国学生
新的学习生活
加里宁工学院学生 徐士珩
我是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电机系高压讲座的研究生。这里,一般研究生的学习时间都是三年,前一年半内要学完一门基础课(如电工原理)、一门专业课(如高电压工程原理)和哲学,后一年半是写作论文。在学习期间,主要采取自学和研究的方式,有问题时可以找指导教授商量。
在我离开祖国以前,只念过一门高压工程(选课),其他有关的许多基本课程就没接触过,因此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一到学校,我们就把这种情况告诉了指导教授。他经过一番考虑研究以后,认为我们还应该补习苏联大学四、五年级的大部课程。系里根据这种情况,设法把课程安排好;上课时教师特别关心我们,常常问我们懂不懂,为我们介绍参考书。哲学方面,苏联教师还专为我们中国研究生开设了一个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我们先学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这对我们来说是吃力的,但因为学习的条件好,而且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又有教师的领导,收获很大。
学校里有很多的实验室。我们过去在国内进行高压实验时,只能看看教授们的“表演”,自己不能亲自动手;而在这里,不仅可以看教师做,自己还可以参加实验。
去年夏天,我们到工厂里去实习了一次,见到了以前没有见过的最新式的高压设备。这使我们开了一次眼界。工厂领导方面也热心地帮助我们,派专人指导。有了问题,可以问工人,请他们解释;如果工人解释得不够完全,还可以问车间技术主任。工厂方面还为我们组织了讨论会,请设计专家给我们讲解一些专门问题。因此,虽然实习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收获却是很大的。
在苏联留学的同学,整天念书,不喜欢运动。苏联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后,常常劝我们多出去玩;教我们俄文的一位老太太,常让我们多出去散步。功课紧,自然是原因,但多半是由于我们不善于支配时间,以致感到忙不过来。我们考试成绩都很好,大多是五分。祖国的同学们知道了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
正当我们紧张地学习着的时候,学校里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指导教授亚·亚·高列夫积劳病逝了。在他逝世后的第一堂课上,教区域送电的教师对我们说:“把本子收起来吧!我今天不准备讲书,我想讲讲关于高列夫教授的事。”我们的高列夫教授生于一八八四年,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他十九岁时即加入苏联共产党。在苏维埃政权成立以后,他在列宁同志的指示下从事计划工作。他以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高电压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他的指导下,创建了许多新的实验室。他研究了很多有关数学和高电压工程方面的问题,创造了不少新的实用的公式和理论。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六年期间,他发明了一种用以试验高压设备的实验线路——“高列夫线路”,获得了斯大林奖金。直到他死前,还在勤勉地研究着四百千伏的电流变压器的问题。高列夫教授的死,使我们感到很悲痛。
难忘的友情
古比雪夫建筑工程学院学生 毕可宝
我是在前年到莫斯科的,被分配到莫斯科古比雪夫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同屋的苏联同学叫我“喀秋沙”,这个名字多么有意思呀!
开始学习时,我不习惯像小学生一样到黑板上作数学习题。但事实告诉我,这种学习方法是正确的。数学练习不是为了算一个数字,主要在于训练学生的思想方法。教师在讲堂上要求学生在做习题时注意演算的每一个步骤,但要简明。有时我竟用了两张纸来解一个题,而教师只用了一个公式。
中国同学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去年暑期考试,许多同学的成绩全部是优秀(五分)。当然,我们是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的。今后要继续更好地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这里,苏联教师对我们中国同学特别关心。例如,开始学习时,我们碰到很多困难,语言不懂,图又看不懂,不知怎样做才好,苏联教师便耐心帮助我们。有一次,我们的系主任找我们去谈话,了解我们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当他知道我的图还没交上时,就对我说:“你应该更多地读书,几年之后你就要回到祖国去,参加国家建设……”另一次,一个教师对我说:“在你们面前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不久,你就会学得很好。”这些话鼓舞了我,使我有了无穷的勇气,深信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学习中,苏联同志还给予我们具体的帮助,例如,我在学习化学和投影几何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单独帮助我,给我补课。在他们的关怀、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学习。有一个苏联女同学,个子不大,浅黄色头发,聪明而淘气,每当讲完课时,她总是主动地找我,帮助我改笔记。
我们的测量实习,是在莫斯科近郊进行的。夏季下雨的时候,同学们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盖在仪器上、画板上,高兴地在雨地里跳、跑;雨过了,我们再继续进行测量。谈到测量,我就想到莫斯科的城市建筑、街道、房屋,它们都是那样的美丽、可爱和伟大。莫斯科虽是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但它却是那样年青。
在这里,每次接到人民日报时,我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抢着看。同学们见了面,就谈祖国的建设;参观工厂、集体农庄时,我们便想到祖国的美丽远景。
对我国学校的一点希望
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学生 庆诚瑞
去年夏季,是我们学习最紧张的时期,我参加了一次考试(四门课程)和一次测验。在考试、测验以前,我们进行了复习,把学期中所学的东西总结了一下,收获很大,我每门课程都考了五分。
在苏联学习一年多来,我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这种进步和祖国对我们的要求比起来,显然是很不够的。中国同学都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可是都感到负担比较重,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底子差,基础打得不够好。
我们三年级的课程是非常多的,有原子物理、热力学、数学、电动力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俄文等等,此外还有物理专题实验等课程。目前我们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地支配学习时间,改进学习方法。
现在来谈谈学校的简单情况吧。列宁格勒大学是苏联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学校方面为了容纳更多的同学,尽可能地做到“物尽其用”,使每一间教室充分发挥潜力。每天从上午九时到晚上九时,每间教室、实验室,很少有空的时间。举一个例子来说,物理系有许多年级,每个年级又有好几个班,而全系只有一个大教室。因此在时间上作了适当的安排:上午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同学在大教室里听讲演,下午是三年级同学在里面上课。再说得具体些,一年级在上午九时到下午一时,二年级在下午一时到三时,而三年级则在三时或五时以后(因为每个班不是每天都听讲演的)。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教室和设备。我认为,这种办法是值得我国学校学习的。回想在国内大学学习时,每天五点钟以后,教室里全是空的,仪器都在“睡觉”,真是可惜。我希望今后能改变这种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