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让农民有副健康的牙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农民有副健康的牙齿
本报记者王艾生新华社记者薄先锋
看病难,看牙病更难。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国因龋齿和牙周病需要治疗的患者有6亿多人。
经调查,山西省运城地区口腔卫生保健人员与人口之比例已从10年前的十二万分之一变成现在的八千分之一,且在牙齿保健和牙病医疗方面成绩突出,皆属全国领先地位。为什么?群众都说,关键有个牛东平。
牛东平是个口腔科医生,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口腔系,1975年由部队转业到运城。运城是个高氟水地区,牙病流行严重,龋齿发病率高达45.7%。当他看到许多牙病患者求医无门的痛苦状态时,便萌发了献身于农村口腔卫生事业的念头。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下,牛东平从举办“夫妻牙科门诊”开始,积极向前开拓,经过十多年努力,终于建起了全国第一所地区级的口腔医院,全国第一所口腔卫生学校,全国第一个县、乡、村三级牙病防治网络,从而使运城地区13个县(市)、7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有了牙病防治机构,并在100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和牙病防治工作;此外,还为山西省其他6个地区和广东、新疆等5个省、区培养了数百名中级口腔卫生人才。
1988年牛东平获世界卫生大会“笹川卫生奖”。1993年牛东平被邀请参加国际职业教育研讨会。正如第42届世界卫生大会主席在向牛东平颁奖的祝词中所说:“牛东平医生在中国一个约有八百万人口的农村地区开展的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是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和其他地区开展口腔卫生服务工作铺平了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