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狮王》轰动法兰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6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狮王》轰动法兰西
杨汝生
美国迪斯尼制片厂生产的《狮王》,自去年11月在法国上映后,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这部模仿莎士比亚名著《哈姆莱特》剧情改编的卡通片不仅感动了数以万计的孩子,也吸引了无数的成年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观众高达750万人次,创造了10亿法郎的票房价值,成为近年来法国上映电影的“超级冠军”。以《狮王》为主题的各种外衍产品也应运而生,故事书、小画册、录音带以及服装、玩具、食品等充斥市场。这是继《侏罗纪公园》之后,美国电影对法国电影市场的又一次巨大冲击。
据最近一期《银幕纵览》周刊报道,去年在法国影院荣登上座率排行榜最高的影片共有11部,其中美国占了8部,英国有1部,法国仅两部。全年电影院入场人次为1.23亿,观看国产影片的不到30%,而美国影片一直保持很高的上座率。在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其他国家,本国电影所占的比率更低,仅在2%—12%之间。美国电影的长驱直入不仅严重打击了欧洲的电影业的发展,而且带来大洋彼岸的道德观念与生活方式,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法国全国电影中心负责人多米尼克·瓦隆惊呼:“欧洲如再不负起责任,独立生产电影的时代将会结束”。
在争夺电影市场的同时,美法之间文化“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也进一步加剧。去年年底,美国派员到布鲁塞尔对欧盟委员进行游说,施加压力和影响,企图打掉“文化例外”的决定。连新上任的欧盟执委会主席桑特也被说动了,明确表示反对加强欧盟视听保护主义法规。据报道,欧盟中一些人还背着法国,偷偷起草了一个文件,主张取消前几年欧共体搞的“无国界电影”指令,因为根据那项规定,在欧共体国家的电视屏幕上,必须保证40%—60%的时间播放本国或欧洲的节目。面对如此严重危机,巴黎立即作出“反击”,法国文化部长杜蓬和预算部长萨科奇年初就赶往布鲁塞尔去“救火”。
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法美曾进行过激烈的较量。美国坚持将视听等文化产品纳入关贸总协定的“服务领域”范畴之内,法国则提出“文化例外”的主张,不同意将视听产品当作一般的商品纳入该协定,因为在“好莱坞”影片的大举进攻下,法国凭借保护政策和补贴措施这两块“盾牌”,才保住了本国电影的半壁江山。在那次斗争中,美国暂时作了让步,但一直对所作的让步耿耿于怀。美国影视工业界人士指责克林顿的让步,因影视产品是美国第二大出口产品。
法国今年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保护欧洲视听产品配额制度已列入它的“优先任务”之一,巴黎将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扭转孤立和被动局面。经过法国的努力,欧盟国家的文化部长最近将召开会议,有可能达成暂时维持“无国界电影”指令的规定,法国大概可以松口气了。
一切好的文化产品不仅属于本国人民,也属于整个人类,它的流通和影响靠筑堤坝是挡不住的。美国影视产品并不都是好的,其中的糟粕也不少,但它雄厚的生产实力、庞大的资金投入和快速的制作过程为他国所难企及,因而,美国电影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法国虽然也是电影大国,每年生产上百部影片,但难以与美相争。法国在建立“后卫防线”的同时,也在进行认真的反思。今年是电影诞生百年庆典,法国将在国产电影的量和质两个方面作出努力。法美之间的这场文化争吵还会继续下去。《费加罗报》认为,要把它打赢则十分困难……(本报巴黎2月1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