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学习书法的几个问题——启功给徐利明的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6
第10版(美术)
专栏:书家书简

  学习书法的几个问题
——启功给徐利明的信
来信早已收到,临拙书一册亦收到,实在抱歉,未能即复。现在先说咱们写字的事:
一、临拙书甚似,但千万不要再临了。“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也不知是谁的话,因为他有理,就得听他的。这并不是我自己谦逊,因为咱们如果共同学习一些古代高手,岂不更好。学现在人最容易像,但一像了,一辈子脱不掉,以后悔之晚矣。我也常教一些最初入门的青少年,索兴把我的字让他临,只一有些“得劲”了,立刻停止。看来你已并不是为入门,直是喜爱这一路字,所以更不可再写,千万千万!
二、来信说行书可不可写?我认为什么都可以写。譬如一个人吃饭,什么主食副食都要吃,因为这时想吃菠菜,当然是他需要铁质了,想吃……都是一理。米面固然是主食,但只吃米饭,也不行。鱼肝油是大补品,但吃几天就腻了。学书固然要专,也要相对的稳定,但吃饭总要保持胃口开着的时候吃,如胃口不开,宁可饿些分钟,写字也是这样。看哪种字,哪个帖好,有“会心”处,何妨拿起笔来写它一气!不管用什么废纸,也可以大写一下。不要太拘泥。又我常劝人写楷书要当行书写,写行书要当楷书写。怎讲呢?楷当各笔有映带,才活。如每笔只“单打一”地写,便死,于结构也无益。当行书写是说每笔有顾盼,于是一个字便是生动的。行书譬如公共汽车或电车的“快车”,并不是从另一条路走,更不是从房上越过,仍然是慢车所走的路线,每站它也经过,只是有些站不站罢了。楷书在结构上的一些重点(或说要点、车站),行书必须经过。如果行书不经车站,便不好看。所以,你写写行书(甚至草书)都与楷书有益,写写楷书,也与行书有益。从前人(如清代人)看不见影印本,谁有一本帖,视如秘宝,写一辈子,是条件使然。咱们的眼界大开,条件方便,所以切不要听那些“保守派”的旧说。
三、执笔要松,自指尖、手腕、肘、肩,无一处用力才好,当然松到拿不住笔,使不开笔也不行,但不要有半分“僵劲”。什么回腕、中锋等,都是把古代的写字方法误解了(以后可再详谈)。悬腕悬肘等说也不必管,手无僵劲,写熟了,自己也忘了手在悬着没有。古代有一个大胡子的人,有人问他睡觉时胡子在被里被外,他原来并没注意过,经这一问,注意答案,一夜没睡着觉。用笔也是如此。
四、多看帖,什么都可以看,还用吃来比喻,在菜市上看各种菜,总有想吃的和看着就不感兴趣的,那么今天先买想吃的。也许明天又想吃今天不想吃的,也不管它。
我对于写字有几点想法,是我曾试验有效的,想转告试一试:
一、楷书为基本功,写起来见效果甚慢。但一旦找着窍门,便觉四通八达,再写行书、草书,即可好看,即写隶书、篆书,也容易找到它的重心。
二、楷书要注意它的笔划的来去顾盼,不宜一笔只当一个死道去写。也不必太求活动,总要随其自然。
三、要多临帖,要多影摹着写。最好用塑料薄膜,即食品袋即可。裁开铺平,用笔蘸洗脸的肥皂,再蘸墨(先后不拘),可以去膜上的油。按着帖上字写去,写完了擦去再写。如果有薄纸,垫上薄膜,再照帖写亦可。这对于帖字的“解剖”有极大的好处,真认识它了,自然可以消化它。即使已能临某一帖了,也觉得临像了,再影摹一次,常会大吃一惊,原来帖上笔划的距离和我手下的并不一样。如此摹写,与看着临、背着临可以并行,并无矛盾。 四、写帖主要抓结构。结构对了,点划的姿态即使全都删除,人家也会说像某家、似某帖。又有人说什么形似、神似,即是这个道理。
五、写今人的字容易似,因为是墨迹,他用的工具与我用的也相差不远,如果再看见他实际操作,就更易像了。但我转告:这办法有利有弊,利在可速成,入门快,见效快。但坏处在一像了谁,常常一辈子脱不掉他的习气(无论好习气或坏习气)。所以我希望你要多临古帖。
六、上海新出的唐楷选字帖,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神策军碑、赵孟頫胆巴碑,价廉物美,你喜欢哪一种?买到吗?
(注:徐利明现为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