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想起当年好惭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7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想起当年好惭愧
杨伦
现在有的孩子不爱学习,一门心思想长大靠投机取巧赚钱,作为教师,我对此痛心疾首,就常常给学生们讲述我年轻时一段难忘的往事。这是我做的一件亏心事,至今想起来仍很惭愧。
1968年,我大学毕业来到甘肃省靖远矿区工作。矿区粮站供应的全是低标号面粉和杂粮,没有大米,着实让我们这些爱吃大米的人叫苦不迭。
不过,离矿区不远的黄河岸边却盛产大米,而当地农民跟所有西北人一样喜欢吃面食,却苦于买不到面粉。于是,工农之间经常进行自发的市场调剂。农民出大米,我们出面粉,一斤换一斤,不考虑差价,两厢情愿。
10多年前深秋的一天,一位年轻后生扛着一袋大米,沿街吆喝着“换大米——”,尾音拖得很长。我叫住了他。
他没有带秤。这里的农民出门做生意大多临时借秤用。我家本来有杆标准秤,但没有拿出来,因为我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提出不用秤称而用盆量。相同容积的面粉重量小于大米,我想占点便宜。
“一盆米换一盆面,两不吃亏,又快又省事儿。”我解释说。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并且连说这个办法便当。于是,我将所存面粉一古脑儿都搬了出来,用70斤面粉换了78斤大米。
年轻人抓起粮袋刚一起身,似乎感觉到重量有些异样,转身望了我一眼,那目光中分明流露出迟疑。我心中一震,忙低下头去,装作没事的样子,掩饰着内心的惶恐。年轻人走了,背着袋子,迈着重重的脚步。他的上衣已是捉襟见肘,秋风卷起他的单裤角,露出没有穿袜的脚踝。这时,一种自责感油然而生,我想叫住他告知其中的奥秘,还给他多得的大米——但是我没有勇气这样做。
从那天起,米饭吃起来不香,觉也睡不安稳。我真希望那个年轻人来找我算帐。可是,10多年过去了,直到我调离那里也没有再见到他。
如今,这位后生的孩子也该十七八岁了。我不知道他是否仍然在换大米,不知道他是否仍然采用我“发明”的便当办法换大米。但愿那里的后生们都有了文化,懂得了“容积”、“重量”之间的关系,知道了大米换面不能用盆量的道理,不再上我这种人的当。
今天我给学生们讲我的这段往事,一方面表示我的悔恨之心,教育他们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件事告诉他们知识是多么重要。
当年换大米的后生,我深深地向您道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