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会海”与“会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7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会海”与“会荒”
蔡兴乐
人们把某些单位文件满天飞、大会小会连轴转的现象,概括为“文山会海”,确是精当。而今,这种事无巨细、小会大会的情形,仍在不少地方风行。有的单位为应付开会,竟设置专门的“参会”机构,并戏称那些会务干部为“闯海人”。会海之难以应付,由此可见。
与之相反的是,在广大的农村基层,却出现了严重的“会荒”!农民兄弟埋怨说,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他们那里几年也没开一次群众会。党中央、国务院有些什么关于农村、农业的规定、说法,这些规定和说法同他们的切身利益有什么关系,除了偶尔从广播电视上知道一点以外,具体都不大清楚,没有人告诉他们。有时上面下达的各种有关税费和公益性劳动一类的事情,村干部也多是以打招呼的形式说一声,不说明实情。结果,任务勉强完成了,群众却认为是强行摊派,使干群关系变得更为紧张。
所以,在农村基层,在适当时间适当场合里,把一定范围里的农民们召在一起开开会,聊聊天,通通气,交交心,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能够把党中央、国务院一些重要的方针、政策面对面告诉大家;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这种场合,解释一些方针政策的前因后果,取得农民兄弟们的理解和谅解。尤其许多来自上面的规定,如何同本乡本村的实际情况结合?把大家聚在一起,听听意见,摸清情况,再订出相应的规定,大家气顺,又能因地制宜,实行起来,效果一定比强迫命令、硬行摊派要好。
“会海”不好,“会荒”也不足称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