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五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7
第1版(要闻)
专栏:

  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
——五论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本报评论员
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有一个紧迫课题:抓紧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这一论断,不仅为我国农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指出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着力点。这一论断,既是对一般性规律的概括,更是从我国特殊国情得出的科学结论。国内外实践证明,农业愈是向现代化发展,愈是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和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是各种大规模综合性的诸如耕作技术、排灌技术、栽培技术、防治技术、良种培育、储藏加工技术等的全面革新和广泛应用,才使得发达国家的农业跨越了历史性的一步,走进现代化的领域。今天,以色列人在沙漠为主的土地上,养活数百万人口并成为农产品出口国,主要靠的也是科技。解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上大的突破,无一不和科技上的突破有关。以杂交育种为代表的种子革命和以地膜覆盖为代表的栽培技术革命,都曾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总量。今后,农业的发展对科技的依赖程度会愈来愈大。据世界粮农组织分析预测,未来20年为满足世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新增部分的80%要依靠科技突破来实现。在我国,一个更为严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人均占有土地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有相当一批省市自治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有不少地方农民已无地可种。经济要发展,人口在增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加快,耕地只会越来越少,农业生产上的任何广种薄收或维持现状都是不允许的,必须不断有新的突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在4400亿公斤上下徘徊,到本世纪末要达到5000亿公斤,增产部分更离不开科技。因此,我们必须牢牢确立“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的思想,不能有丝毫含糊。
农业问题为什么最终要靠科技来解决?科技在当前农业发展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对此,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深入思考过。一些地方“科技兴农”势头减弱,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少人问津,农业科研机构举步维艰,农技推广队伍残缺不全。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思想在很多人的头脑里还没有确立;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根本意义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识,这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大思想障碍,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乃至要大声疾呼。
科技能“点铁成金”,科技能化弱为强,但科技决不是神话中的魔棒,它不可能凭空结出果实,它需要认认真真的关注和切切实实的投入。建国以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了大量资金,已基本建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农业科研和推广体系。但是,随着近年来农业投入的下降,农业科研战线时常出现“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农技推广网络正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增加农业投入就包含着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在一定条件下,增加科技投入往往可收到一本万利的效果。各级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要帮助农业科技部门切实解决困难和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突出表现为突破性重大成果少,科技储备少,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当前,首先要抓好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实用技术推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率低40—50个百分点。我国化肥使用量超过发达国家平均使用量,但是我国化肥利用率只有40%,一半以上的化肥都浪费掉了。仅提高农民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就可以大大缓解我国化肥紧张局面。要健全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农技推广。要加强科研攻关,引导和组织各科研部门面向我国农村实际,就农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加紧研究,力争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同时,要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
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最终还要靠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实施。重视不重视农业科技,是对我们领导高明不高明、称职不称职、合格不合格的一个检验。让我们高举起科技兴农的旗帜,为我国农业再创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