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国有菜店还要不要卖菜?——菜价追踪之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9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有菜店还要不要卖菜?
——菜价追踪之四
本报记者薛飞
菜价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就零售而言,除了集贸市场上的菜贩子之外,还有国有菜店的问题。这篇追踪报道提出了国有菜店应当如何负起平抑菜价的责任问题。国有菜店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很值得研究。
——编者
蔬菜价格上扬,市民感觉菜篮子沉重。不少人又想起久违的国有菜店,却发现国有菜店已非往日了。
国有菜店在萎缩
东单菜市场是北京的老字号,已有93年的历史。然而,原来从东到西那长长的蔬菜柜台如今已缩到了角落里,经营面积只剩十几平方米;北京另两家大菜场崇文门菜市场、西单菜市场情形也差不多。
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原有国营菜店1300多家,而今只有300家左右,其中真正卖菜的只占少部分,大多数改营服装、百货、家具等。这种现象,其他大中城市也普遍存在。
2月14日,记者在北京崇文门菜市场看到的菜价是每500克黄瓜2.97元,西红柿1.98元,土豆0.88元,芹菜1.20元,都处于政府指导价的最高位置上,非指导价菜中,油菜1.20元,白萝卜1.30元,蒜苗4.00元,而同日集贸市场的菜价大致为黄瓜1.60—1.80元,西红柿1.50元—1.80元,土豆0.80元,芹菜0.70元,油菜0.60—0.80元,白萝卜1元,蒜苗3.00—3.40元。虽然大型国有菜店某些菜的质量好,但对大多数顾客来说,还是宁愿去方便灵活的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已成为蔬菜流通的主渠道。
国有菜店认识不一
大的菜市场变成了商场,中小型菜店大多转行或出租,现存的菜店卖菜量也很小。有的市民抱怨国有菜店不姓“菜”了,而政府又要求国有菜店发挥“主渠道”作用,每到节日或淡季,政府就要对国有菜店的蔬菜品种和价格进行检查,让菜店的经理们着实为难。
去年8月起,北京市政府对几种主要蔬菜品种实行指导价。在实行指导价的品种中,国有菜店的菜价始终处于指导价的最高点。有的菜场经理认为,指导价捆住了国有企业手脚,而对个体菜贩作用却不是很大。国有菜店由于经营量少,起不到平抑物价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菜店还要不要担负起平抑物价的社会责任?国有菜店的经营者们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既然价格放开了,财政补贴取消了,国有菜店便可以自主经营。而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国有菜店的过度萎缩,使市民对价格的冲击丧失防御能力,有些城市菜价的暴涨与此有关。人们逐渐认识到,蔬菜是季节性极强的鲜活商品,极易形成季节性的供求矛盾,加上自然条件的影响,稳定蔬菜市场更加不易。在商业竞争不够充分、市场发育不够完善、社会的经济调控体系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国有菜店还不应放弃蔬菜经营的“主业”,“没有集贸市场不活,没有国有菜店不稳”。
国有菜店如何卖菜?
国有菜店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担负起平抑菜价的社会责任,出路何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菜场商场化、连锁化,净菜取代统菜是大势所趋,国有菜店的当务之急是降低成本、扩大销售。东单菜市场的业务经理说:国有菜店蔬菜的毛利率并不低,毛利率可以达到30%。问题在于光顾的人少,销售量小,成本高。而搞连锁店,使分散在各个居民区的原国有菜店网点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统一经营,则可以降低成本。上海297家国有菜店大部分已摆脱亏损局面,其主要办法之一就是超市化、连锁化。
也有人认为国有商业可以发展一些档次高的菜店,以适应居民对蔬菜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样可以分流对普通菜市场的压力,也有利于平抑菜价。北京西单菜市场从1991年8月起放弃统菜经营,开始经营盒装、袋装净菜,实行开架自选,价格比统菜高不少。例如,2月15日,每500克茄子8.00元,黄瓜3.00元,生菜2.00元,元白菜1.70元,蒜苗6.00元,尖椒4.00元,葱头3.50元。菜市场经理告诉记者,销售额比以前有较大上升,原来每天卖1000多元,现在每天可卖四五千元。
国有商业参与蔬菜流通,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竞争,找准自己的位置。国家也应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以利于国有商业担负平抑物价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