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关键是发育和管理好市场——菜价追踪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0
第1版(要闻)
专栏:

  关键是发育和管理好市场
——菜价追踪之五
本报记者吴以荣王苏伊张海萍
这篇追踪报道值得一读。因为它涉及到蔬菜市场的发育和管理问题。看来,市长抓“菜篮子”,不仅要抓蔬菜的种植(菜园子),还要抓好蔬菜的流通,要发展蔬菜直销,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要规划好、建设好数量充足的蔬菜批发市场;还要引导好管理好蔬菜市场的主体——个体菜贩和国营菜店。这些调控行为,应当是政府的责任。——编者
连日来,在调查大中城市菜价情况中,许多被采访者尖锐地指出,菜价的高低不能就事论事,光看表面现象。应该透过表象分析实质,研究一下当前蔬菜市场发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发销购占多数
菜价的波动,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当供应量与需求量既定时,则往往取决于蔬菜购销成本和费用的高低。在一个发育良好的蔬菜市场中,购销活动由一定的市场组织按照市场运转的需要来协调,其产品内容、流通路线、运输工具、人力搭配等,能得到最优组合,因而经济效益好,菜价也稳定。
比照我们眼下的蔬菜市场,问题正好出在体现这种“市场行为”的购销活动太少,而体现“自发行为”的购销活动占了大多数。
二月十四日上午,在北京六里屯贩运蔬菜的农民韩立宗告诉记者,他们有六个人在做“一条龙”蔬菜生意,其中三人在山东寿光收菜,另三人在北京批发出售。记者问:“是否有人组织?”答曰:“现在搞蔬菜贩运都是自发的,哪有人去组织?市场买卖随便进出,只要交钱就行,没人管。”记者又问:“怎么进货和定价呢?”答曰:“进货挺困难的,我们每天有一车菜从寿光运到北京,车是山东当地雇的,光运输费就得花一千一百元,还要交各种税、费。至于定价,没有什么信息来源,甭听他们说得好听。一般是那边进价是多少,这边的售价就往上浮呗。”
搞贩运批发的如此,做零售生意的也差不多。在水碓子农贸市场,记者随意找了两位菜贩聊了起来。一位叫王宏岳的说,他是从四川来看望弟弟的,听说北京好挣钱,就留下干起了卖菜生意。记者问:“你购销蔬菜有什么规律吗?”他憨笑起来:“哪有什么规律,见什么卖什么,随便卖卖。我没多少本钱,进不起细菜,进大路菜少赚点,每天也就二十几元。”另一位姓刘的江苏女菜贩,从水碓子市场以每斤三角批进三十斤青蒜,然后到距离不太远的三元里菜市场去卖,每斤最低卖六角。记者询问:“你这样作价有什么根据吗?”她在一阵茫然地沉默后反问道:“我自己一人进菜、卖菜,挣点辛苦钱,难道不应该吗?”
据记者的粗略调查,现在每天发生在蔬菜市场批发和零售环节的,大多是这样的自发购销行为。自发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购销的无序性和价格的随意性,因为菜贩的经营动因,说到底是个利润最大化问题,因而当由于设施落后、小户经营、批量小而费用大时,或遇到强买强卖、乱收费时,他们唯一能做的,也是最容易做的,就是把风险推给消费者,用上浮价格来弥补自身的损失。这也正是消费者总是感觉菜价波动大,而与政府部门对蔬菜市场统计结果不太一致的根由所在。
二、市场主体亟待引导
据北京市工商局介绍,目前在京经营蔬菜生意的,百分之八十为外地农民,他们大多来自河北、河南、山东、浙江等地。另据记者的查访,菜贩们大致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从业时间不长,缺乏蔬菜购销经验,三五年者算长的,短的仅几个月;二是从业不稳定,许多菜贩从建筑、装修、服务等行业转过来,如卖菜无利可图,即马上再转行;三是无运销手段和经济信用担保;四是他们大多在京拖妻带小,生活负担沉重,因而怀有强烈的牟利动机。
国营菜店基本退出流通领域后,菜贩们成了蔬菜市场批发和零售的“主宰”,他们是市场的主体。对此,家住建国门的一位社会科学研究者认为:“菜市场是蔬菜到达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⑾⑿)每年国家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建设菜园子,要动用巨额的风险基金保证蔬菜货源,但由于菜贩在素质和管理上的问题,蔬菜流通的最后一个环节总要出些问题,如运销不畅、价格波动等。因此,当前要把引导市场主体作为发育蔬菜市场的重要工作来抓,才能从根本上稳定菜价”。
那么,菜贩自己是怎么想的呢?他们也感到了自身素质的不足和期待社会对他们的扶持。北京菜贩王建军有自己的卡车,与另外两人合作常年从外地运销蔬菜进京,他的体会是:“贩菜挣钱纯属靠运气。我春节前到山东寿光以每斤1.5元进韭菜,结果拉回北京却没人买,只好按每斤0.3至0.5元抛售,一车赔了1万多元。”记者问:“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市场风险呢?”王建军不假思索地说:“市场的工商、税务,收这费那税,也应该每天把市场行情用广播公布,控制同类蔬菜货源,以保护进场商贩的利益。”
工商所、税务所是国家的执法管理部门,分别行使工商行政管理和税款征收职责,由它们发布市场行情、引导蔬菜购销,是越俎代庖呢,还是鞭长莫及?对此水碓子市场工商所王所长认为:“我们的职责就是日常管理,当然,为搞活蔬菜市场,我们也尽最大努力做了一些工作,如到外地组织货源,缓解市场缺菜矛盾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几乎所有的市场工商所都参与了市场信息的传播和部分经营工作,还提供住宿、餐饮、运输等服务工作。一些工商所还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对经营大路菜的商贩减收市场管理费,既稳定了菜价也引导了菜贩的经营行为。
一些被采访者还谈到,引导市场主体,应对商贩的从业资格作审定。在前门东大街楼群市场买菜的王姓女顾客对记者说:“现在什么人都可以去卖菜,难免混入害群之马。去年我到这里买菜时,因菜贩分量作假而引起争执,争执中过来别的菜贩,他们哄抢了我的手提包和钱包,这个问题至今无人管。”另一位说得更尖锐:“有人把蔬菜市场当作社会闲杂人员、劳教释放人员的安置去处,成了藏污纳垢之地,这些人胡作非为,不破坏菜价稳定才怪呢。”据了解,国外对任何行业的从业者,都有个资信审定,我们对菜贩的个人品德、资信状况是否也应有审定呢?
三、管理市场应重在管好流通
北京商学院研究生部教授果洪迟认为,以蔬菜、副食购销为主的集贸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市场硬件建设成就突出。1994年底全国集贸市场达到83155个,大批市场还通过新扩建提高了档次。然而,如何管理市场,目前基本还是由工商、税务、市容、街道等各部门通过收费来管理。蔬菜市场要在购销中发挥稳定菜价的作用,除了收费外,更重要的是由某些组织来管理和引导蔬菜的流通。
管好流通,实质就是为菜贩提供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通过行业组织,如蔬菜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等,为菜贩提供信息行情、运销工具、仓储保管、结算手段等方面的便利,不但是引导农民进入大市场的条件,也是平抑菜价的重要内容。据了解,现在一些蔬菜市场正在尝试这样做,如北京大钟寺农贸市场去年成立了“农副产品流通协会”,吸收会员户361户,传递价格信息和供求行情,还与国家工商局、农业部信息中心等单位进行微机联网,每日定期发送信息,并开办了“1601717菜篮子信息台”,及时提供各类蔬菜信息。然而,部分菜贩对这样的行业组织仍持保留态度。
在团结湖南市场卖菜的山东姓邵的农民说:“‘个协’一个月要收我们2元钱会费,却什么活动也不组织,有时发一份‘个协’办的报纸,组长一个月开一次会,其它就不管了。”河北保定一位姓李的农民,搞蔬菜运销10年,他对加入“运销协会”的兴趣不大。他告诉记者:“这种协会对我起不了多大作用,协会公布的价格信息往往比实际价高,而现在的市场是早、中、晚一天三个价,我只凭自己的经验来决策运销。”
果教授认为,管好流通,应体现“政府行为”,实质是“市长管菜篮子”的重要内容。他认为,这方面上海做得比较规范,那里的大型批发和副食市场均由政府投资,并有行业协会管理,因而购销有序,菜价平稳。相比之下,北京的六大蔬菜批发市场,大部分由农民和其他单位投资,又缺乏强有力的行业组织协调,因而菜价的波动就比较大。他认为,平抑菜价,当前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政府应把调控的侧重点由蔬菜的种植,转到流通上来,当前蔬菜市场的矛盾主要不是数量、品种,各地向北京进菜不少,关键在流通;第二,要发展蔬菜直销,通过政府协调产、销两地市场,尽量减少中间商;第三,目前批发市场数量仍不够,应纳入城建规划,沿北京三、四环路建设,批发市场增多,零售菜价自然会下来;第四,还要加强对进场菜贩的管理,如真正实行明码标价、秤器合格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