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新加坡:规矩与方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0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新加坡:规矩与方圆
本报记者张勇
不到新加坡,不知道什么叫规矩大。
走出宽敞豪华的新加坡樟宜机场,乘上驶往市区的“小巴”。刚一落座,车前方高悬着的一块牌子闯入眼帘:“不准吸烟!不准乱丢废物!不准随地吐痰!”一块小小的牌子上写进这么多的“不准”和“!”,仿佛在告诫说:进入新加坡,请检点自己的行为。
第二天上街,遇到了更多的“不准”。一个小服装摊上挂着一件针织衫,通常也叫“文化衫”,上面印着许多小图案,每个图案下面一律都是“不准”字打头的简短文字,诸如“不准摘花,罚金60新元”,“不准停车,罚金100新元”之类,粗略地一数,竟有二十来个。新加坡“戒律”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新加坡,你似乎太声色俱厉了。难怪常有一些散漫成性的外来者在你这里犯规违例,也难怪有一些崇尚“自由”的人士颇有微词。那么,新加坡人自己如何看待他们国家法规的“严”呢?
“几十年了,都习惯了。”一位新加坡人说。本来,任何一种道德或者行为规范都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守规范的人,循规蹈距已成生活要义的新加坡人兴许久而不知其“严”了,他们于是幽默地把这些戒条穿在身上。
新加坡的规矩之大,有时显得过于苛刻,局外人看去似乎不近情理。诸如口香糖因为难以清扫而禁止出售,可乐可能会使孩子发胖而禁止在学校门口出售之类。但是当这些规矩汇集成一种社会性行为的时候,人们就不能不承认它们有一定的合理性。访问期间,当地的报纸正在讨论“拥车证”制度。新加坡政府不鼓励私人拥有轿车,认为过多的私人轿车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和污染。政府除对汽车征收很高的进口关税之外,私人买车还要先购买价格高达10万新元以上的“拥车证”。这样一来,大部分新加坡人就只好望车兴叹了。记得一本西方杂志在探讨交通问题时说过,政府干预私人买车,“在政治上是不明智的”。但是在新加坡,人们大多能够理解政府的决定,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由于“拥车证”的实行,新加坡城市公共交通高效、迅捷、方便,堵车现象确实少见。
城市国家新加坡美丽而精致。错落别致的楼群和一片片、一簇簇绿树和鲜花相拥相抱,分不清谁点缀映衬着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这样形容新加坡:“一流的交通设施、高质量的住房、一尘不染的街道、精心修葺的花草树木……代表了一种令许多城市羡慕的生活质量。”在这里“打的”,更是如坐春风。司机彬彬有礼,热情周到,一路自豪地介绍他们的国家,也免不了古道热肠地说一说新加坡的规矩。司机叮嘱我们系好安全带,说否则他和我们都要受到罚款,他还要被记录在案,再犯就要被吊销执照。我们问:新加坡的罚金是否过重?司机回答说:“不重不怕哦!”
然而,30年前刚独立时的新加坡和新加坡人可不是这样。在一本画册里,我们看到了新加坡在历史上的定格:“这是一个肮脏的城市。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出租车司机摇下车窗,吐出一口痰,并对迎面驰来的不同种族的司机抛出几句歧视性的咒骂。”如此深刻的沧桑变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离开了新加坡政府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强有力措施,这个城市国家会像今天这样井然有序吗?
来到新加坡,不能不想起半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场鞭笞风波。一个美国青年在新加坡的大街上乱涂乱抹,结果被打了屁股。一时间,海内外关于新加坡的报道可谓多矣。西方一些人借题发挥,把新加坡社会所严格强调的纪律性和政府权威性诬称为“暴政”和“专制”。
不管怎么说,人们不得不承认,在新加坡,见不到那些困扰西方社会的众多问题。这里看不到性商店、脱衣舞夜总会,没有妓院,没有X级电影,没有赌场,没有崩克,没有吸毒,没有种族骚乱。高效廉洁的新加坡政府受到国民的拥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政府为人民提供了全员就业,使“居者有其屋”,使他们的妻女可以放心地夜间外出,使他们的孩子免受暴力和色情媒体的污染,这不也是一种极大的自由吗?而这个自由,在一些所谓的自由社会里却难觅踪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