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以长补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1
第4版(要闻)
专栏:子夜走笔

  因地制宜以长补短
韩小丽
内蒙古达拉特旗虎石梁乡地处内陆,有较多的土地资源优势,农民靠种田发了家,日子过得挺滋润。这则报道给人以诸多启示。
因地制宜,是个很普通的道理,但要真正做到,并不那么容易。在农村,有些地方的种植业、养殖业是优势产业,一有种养经验,二有市场渠道,但一看到别人搞工业富得快,便放下手上的优势行当,想方设法靠借贷兴建工厂。如此邯郸学步,结果呢,由于信息不灵,货不对路,没有市场,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连种田这个本来很拿手的、一直赖以生存的活计也荒废了,真可谓“欲速则不达”。
贫困地区农民渴望富裕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各地情况不同,不能照抄照搬。虎石梁乡的实践证明,要避免欲速不达的厄运,最实在的办法就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进而扬长补短。
因地制宜,就是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无往不胜。今天因地制宜,“守住土地”,用足用好本身的农业优势,才能补资金、人才、技术等不足,为明天发展农工商等事业准备必要的条件,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