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中国绘画堪可自豪——画家李琦谈艺术“接轨”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1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中国绘画堪可自豪
——画家李琦谈艺术“接轨”问题
高进贤
最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琦和夫人冯真访欧归来,感触甚多,而最使他兴奋不已的是他有机会参加了一个大型国际美术界研讨中国画的学术会议。在这次“以画会友”的活动中,他感到中国绘画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颇不寻常。同时他认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也可以对那些认为中国绘画艺术低人一等,不能与洋画“接轨”的论调是一个有力的反驳。
他参加的那次学术会议是去年9月中旬在英格兰召开的,有来自英、美、日本、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与会者,很多人都是西方美术理论权威或研究中国画的专家。李琦被安排在大会作首席发言——《关于中国绘画的线条艺术》。他用幻灯片播映出他创作的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周恩来、马克思、白求恩、鲁迅、李约瑟等革命伟人及名人的肖像,用他的画阐述他的艺术观点,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会议主持人、世界艺术学院院长赖恩思先生称赞他的讲话是一个高水平的发言。会议休息时,许多同行都向李琦表示祝贺,因为他的发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从未接触的艺术世界。英国权威的BBC电台在休会时还对他进行了采访。台湾清华大学一位教授还把李琦的两张画鲁迅的作品借去为他的发言作例子。研讨会的尾声是在一个中国餐馆宴请与会者,且愣要李琦讲话来结束聚会。李琦站起来大声说:“今天晚上,我们这么多国家和地区的朋友欢聚在一起,我感到非常高兴!最使我高兴的是这次在英国召开的这么大规模的学术会议来研讨中国画问题,有这么多高鼻子来关心中国画,这对我们画中国画的人来说是一个鼓舞。中国画必将在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在此,我感谢大家。”
李琦颇有感慨地说,这次会议的最大收获有两点:第一是把众多的革命人物在一个国际性的画坛上展示出来,这是过去没有的事,也是不敢想的事。把革命伟人名人用艺术的形式展示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是值得自豪的。如打出周恩来的画像时,标题是《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打出小平同志画像时,标题是《我们的总设计师》,马克思的画像打出时,标题是《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全场顿时出现了轻轻的赞叹和激动,这种效果又是出人意外的。过去在这些外国画家们头脑中的“中国画”就是山水花鸟鱼虫或者中国的古人美人才子佳人。这些东西在他们脑子中定格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今天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中国画画的是伟人名人,他们没见过。说心里话,我拿出去之前心里也没把握,也担心弄砸了,怕人家说你是在国际会议上宣传政治——这些画的确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啊。可是,我讲的是线条儿学问,是在讲艺术。第二个收获是中国画可以走向世界,可以毫不逊色地与世界美术“接轨”。这次研讨会上与会者对本人的人物肖像画的认可和好评就是有力的例证。近几年有些青年人在中国画的“接轨”问题上颇有些糊涂观念,说什么20世纪的中国绘画游离于世界艺术范畴之外,很难与国际艺术接轨对?对话,说什么中国艺术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民族化而是国际化、世界化。我本人通过这次“会友”的活动,深刻体会到能为12亿人服务好,也就能为世界服务了。中国本身就是世界的一部分,丢掉了中国自己的民族特色,还有什么价值可言!这次会上一位外国朋友讲得很干脆,他说:“我不愿意看到没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画,如果中国画都像西方现代派那样,这个讨论会还有什么意思。”所以我认为绘画艺术越有民族性、越具有独创性,便越受欢迎,自然也就是有国际意义。“接轨”问题在艺术界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国际艺术的“轨”是什么,我们需接什么轨,我们拿什么去接轨?是迎合人家的口味,争个什么大奖,还是搞自己特色的东西,这是不能含糊的。
总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用我们民族的艺术瑰宝,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去“走向世界”,去与世界艺术接轨,除此而外,别无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