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小鸟天堂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1
第12版(副刊)
专栏:侨乡采风

  小鸟天堂情结
黄康俊
一脉清清溪流,静静环抱着小岛,一棵莽莽古榕,撑起方圆十亩浓荫,万千啾啾鸟儿或翔或啼,活生生养出一角奇妙天堂,默默然沐浴过500多载春风秋雨,始终留驻这曲千古绝唱。
这便是闻名遐迩的一个神奇——小鸟天堂了。
都说,没到“小鸟天堂”,等于没到过新会。那日下午,我趁采访空隙邀两文友去看风景。裸露粗糙的天马河,像当地农夫般不加修饰地躺在一边,水有点混浊,是退潮东逝的河水。站在河的这边,挡住双目的一天绿色,自然是小鸟天堂了。感觉不出这是一座绿岛还是一棵古树,溶溶晚霞夹着濛濛河岚,让人脑子里唯独剩出一个“绿”字。要是没听说过,你是绝对不相信那只是一棵古榕。我极目透过郁郁葱葱盘根错节的树丛,意欲找到古榕的躯干,终于发觉徒劳无功。朋友说,就是划艇近去,也难以瞅得见。古榕就像它身下的小岛,你是辨不出先由哪块泥巴构成这么一座岛一样。
见旁边弯腰着一老者,在捡拾一种树籽,便上前请教这古榕之谜。老翁停住,一副慈祥留在晚霞轻抹的脸上,淡定地望着我们,和蔼可亲:“这哪是古榕啦,神树哩。”
浓重的五邑口音,于是带出一段永不褪色的岁月——
相传,明景泰年间,天马村民挖天马河引水,当地豪强硬说开河不吉利,强迫农民把盛满河泥的木船沉之堵塞河道。时即狂风骤至,掠走一农民,只是其撑船竹篙插在河里,转瞬变成榕树,越长越高,越高越大。村民便拜之为“神树”。尔后,远天飞来一只白鹤,引来鹤群为榕树施肥培土。树越长大,鸟越繁多。后人为纪念那位殉难者,相约禁止伤损“神树”、“神雀”,使之相依相伴,庇护山河社稷……
新会人,原来一直把大自然及其生灵作为“神”来膜拜,于是造就这么个500多年长盛不衰的小鸟天堂——人间天堂。世世代代,新会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回归大自然蔚然成风,这在侨乡已成为一大“乡俗”——
距今900多年沿袭世代、景色常新的“新会八景”,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明证。其中之“圭峰山(叠翠)”,为广东四大名山之一。侨乡先人用偏爱自然的一颗心,一代代守护美化,尤其是解放后,造林绿化圭山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硬是让莽莽数十里圭峰“群山叠翠,林网排风,乔木葱郁,灌木丛丛,绿云覆盖南北,青霭连接西东,得空气之清爽,致环境之和雍……”(录自《绿化达标碑记》)山上有“百果园”、“盆艺园”、“保护屏”、“玉湖小苑”等,加上数十个保护完好的“名寺古刹、亭台楼塔”的点缀,使之侨乡“无限风光在圭峰”,也是侨乡人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一处绝妙写照。
在广东,新会人年年造林绿化的行动有口皆碑——1989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新会为广东第一个实现绿化达标县;同年12月,中国林业部授予新会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不仅新会,在江门五邑,我们所到之处,都体现出侨乡人爱护环境、美化自然的一种风气——恩平的鳌峰山、台山的上川和下川岛、鹤山的雁山、开平的潭江……无不是一幅幅和睦共处的“人与自然的天堂”。据说,侨乡人曾把榕树和葵树好几种“家乡树”带到世界各地栽种,侨乡人的绿化环保意识早就播散到全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