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千年社会生活再现风采——读《中国风俗丛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1
第12版(副刊)
专栏:书海扬帆

  千年社会生活再现风采
——读《中国风俗丛书》
孟西安
从一九八六年起,西北大学历史系韩养民先生组织全国三十余所高校及研究所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推出了系列多卷本的《中国风俗丛书》(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几年来取得了可贵的成果,并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九八六—一九九○年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
《中国风俗丛书》是迄止目前我国第一套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风俗文化的丛书,被学术界誉为填补学术空白之作。从目前已出版的三十本书来看,这套丛书涉猎广泛,内容丰富。上自原始社会,下到明清及近现代,既介绍汉族风俗,也兼及少数民族习尚。其内容包括礼俗、婚俗、葬俗、节俗、称谓习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妇女生活、娱乐、养老、民间戏剧、文人风范等等。既有专项通史——反映某一具体内容的风俗通史,如《中国古代节日风俗》、《中国饮酒习俗》等;也有断代研究——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风俗,如《秦汉风俗》、《金代社会生活》等;再有专项研究——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风俗,如《中国封建家礼》、《中国养老习俗》等。
这套丛书最大的特色就是进行冷静的理论探索和严肃的学术研究,对传统风俗文化并不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不定哗众取宠的理论模式,而是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丛书分门别类,把整体性宏观考察与微观分析研究相结合,以大量的事实、丰富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以及民俗资料综合分析介绍我国传统风俗文化,力求对中国风俗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深层文化内涵进行揭示。丛书整体上把中国风俗习惯与行为规范的形成过程看成一个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从文化哲学的高度看,许多现代流行的风俗活动是古代社会几千年人民生活的“活化石”,由于千百年来的历史灰尘已遮住了这块“活化石”的本来面目,因此要拂尘溯源,对各种传统风俗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现今遗存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研究。
继承与批判是研究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每每论及这一问题时,人们会说:继承精华,剔除糟粕,弘扬优秀文化。可是“精华”与“糟粕”并不在任何时期、任何领域都表现得那么泾渭分明。许多古老的习俗(包括一些陈规陋习)至今仍在现实生活中盛行,还有不少风俗具有两面性,积极与消极并存,科学与迷信连体。这套丛书对一些敏感问题及有重大分歧的现象,采用陈述历史事实,冷静分析,因势疏导,不简单地作断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