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煤块 服装 巧克力──记兖州矿务局煤炭与非煤产业共同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2
第2版(经济)
专栏: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

  煤块 服装 巧克力
──记兖州矿务局煤炭与非煤产业共同发展
嫣红
服装、茶具、巧克力、录像带、人工急救器……不少轻工、电气产品,如今源源不断从山东兖州矿务局职工手中,直接送往市场。这些非煤产业,已成为兖州矿务局举足轻重的产业之一,促进了煤炭主业的发展。
1994年,在煤炭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这个矿务局年创利税总额却达到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长率居全行业之首。
靠煤不能光“吃”煤
兖州矿务局地处山东邹城,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建设起来的我国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煤矿。1990年矿区建成,1993年产煤1200万吨,1994年突破1500万吨大关。正因如此,人们认为,兖州局正处在“青壮年”时期,靠煤“吃”煤没问题。
局长赵经彻和党委书记岳立三不这么看。他们认为,全局6万多名正式职工和近2万名集体职工,加上家属近20万人,主要靠1000多万吨煤吃饭,人均产值太低;煤矿用人多、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如不参与市场竞争,就会陷入被动。
全局范围内有关加快发展新思路、新途径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使人们形成一个共识:煤矿要以煤为主,多种经营,把发展非煤产业作为关系兖州局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任务,要像抓煤炭生产那样抓好非煤产业的发展。煤炭生产经营与非煤产业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煤炭生产效率、效益提高了,为非煤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非煤产业发展了,可以大量吸纳从生产一线分离出来的人员,为精干一线创造条件,更多地创造新的效益。
“非煤”要“成大器”
兖州矿务局的多种经营,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1992年发展到年产值3.3亿元,占了全局总产值的1/4。但是,档次较低,结构不够合理,再发展必须上规模、上质量、上档次。
局里大力支持,选择了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项目,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通过吸引外资、内部筹资入股、吸纳法人参股等多种渠道筹资1亿多元。
非煤产业要想“成大器”,也必须转换经营机制,一开始就要在新机制下运作。早在1992年下半年国务院《转机条例》下发不久,局里就做出了创办“内部特区”的决策,按“放水养鱼”的思路,赋予进入衰老期的唐村矿5项优惠政策和9项自主权。
唐村矿把所属25个单位推上了创办经济实体的轨道,这个衰老矿井走上了转产开发重现生机的新路。所有非煤产业项目做到办一个、成功一个、盈利一个,两年实现减亏1500万元。
兖州矿务局在总结唐村矿创办“内部特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部放开矿处以下非煤产业单位,按照模拟法人管理,实行只管一个经理(厂长)、一个盈亏承包合同、一个工资增长比例的有限管理,赋予企业较大的人财物自主权、产供销经营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和项目开发、信息咨询、引进投资组织权。放开经营后的各非煤产业单位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积极探索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南屯矿早在1993年初,就将矿属非煤产业单位重组为14个公司,其中8个成为注册登记的独立法人实体;6个单位享有模拟法人资格,对内实行有偿服务、有偿占用,对外面向社会开展创收,超收分成,欠收自补。1994年全矿实现非煤产业产值1.15亿元,创利润581万元,成为山东各煤矿中非煤产业第一大户。恒隆制衣公司按照国际惯例,确立“大集团、大公司”的发展思路,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以资产为纽带,采取控股、参股等方式,加快组建集团公司的步伐,1994年产销能力由上年的50万件迅速增长到125万件,年创汇234万美元。
一个数万人的大企业,藏龙卧虎,要让能人脱颖而出,为企业发展贡献才华。为此,局里逐步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引导非煤企业打破所有制身份界限和干部、工人界限,采取招聘、选聘、考聘等形式,推行厂长(经理)竞争上岗。兴隆庄煤矿在29个经济实体中全部实行招标承包,一大批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走上了厂长、经理的岗位,非煤产业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唐村美多食品厂招聘的厂长上任后,引入乡镇企业的竞争机制,50天生产出巧克力20吨,相当于此前一年的产量。
四条“龙”抬起头
非煤产业果然形成“气候”。目前,兖州矿务局已基本形成四大龙头产业项目,即:以水泥、门窗为主导的建筑材料产业;以煤焦、制气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以煤矿防爆电器、录像带为核心的电气产业和以制衣为核心的服装集团。“环圣牌”水泥、“尼达尔牌”衬衫、人工急救器、分离式多功能窗、木鱼石茶具等10多种产品分别获得全国新产品、适用消费品金奖等。如今,他们又开始以邹城为大本营,把触角伸向全国乃至世界。分别在北京、上海、青岛、海南、深圳、绥芬河等设立办事机构、注册公司,与日本及港台地区一些企业合资生产服装、电器、录像带等产品。还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开辟了期货贸易、餐饮、彩照等业务。
1994年,全局非煤产业总产值收入突破10亿元,占全局总产值收入的1/3,非煤产业实现利税5000多万元,安置人员3500人。非煤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兖州矿务局的综合经济实力,总产值收入提前一年实现“八五”规划30亿元的目标。企业庞大的人员包袱开始缓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