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美籍专家耿丽淑的中国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2
第4版(要闻)
专栏:

  美籍专家耿丽淑的中国情结
新华社记者姜微赵兰英
早春2月,新绿还未及绽现。在经受长年病痛困扰后,耿丽淑悄然告别人世,走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
她是无憾的,因为她在挚爱的中国了却了她毕生追求的梦。“自从我来华,目睹了中国大地上的变化。尤其幸运的是,这些变化像纽带,把我的命运和中国联结在一起。”在遗嘱中,耿丽淑这样总结她的一生。
耿丽淑99年的生命,与中国相依相伴就有七十载。旧中国战乱纷飞、饿殍遍地的惨状和新中国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新貌,无不在她饱经风霜的漫漫人生中留下印痕。
1926年,受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之邀,当金发碧眼的特丽莎·格拉哈首次踏上向往已久的中国土地时,神秘与幻想被眼前民不聊生的景象所震慑。她说:我觉得有责任向全世界控诉中国妇女所遭受的非人待遇。
为了深入困苦的人民中间了解社会,特丽莎先到北平华语学校学中文,并取了中文名字——耿丽淑。随后几年,这位美国牧师家庭出身的姑娘,以满腔的同情和友爱,为解救中国民众的疾苦而奔走。她辗转于北平、山东、上海等地,先后参加了济南齐鲁大学举办的“夏日研讨会”和路易·艾黎、史沫特莱、马海德等组织的政治学习小组,结识了许多进步人士和学生,从中接触到革命思想,产生了改变不合理社会的愿望。在此期间,耿丽淑还和邓裕志、夏秀兰等开办了三合里女工夜校,保护被追捕的进步学生,组织学生讨论时事,启发她们为反对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而斗争。八·一三事变后,耿丽淑投入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创办难民收容所、伤兵救护站;组织大学生上前线慰问,开展义卖活动;发起工业合作协会运动……如果说,初来乍到的耿丽淑是凭着基督徒的虔诚和本性的善良而工作,那么此时,她纯朴的思想已超越政治信仰和宗教偏见,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1938年,耿丽淑敬慕已久的宋庆龄在香港建立保卫中国同盟。在宋庆龄领导下,耿丽淑与吴耀宗等组成保盟上海分会,筹集与运送医药物资支援抗战的新四军。面对跟踪封锁,她置生死于不顾,利用停泊在黄浦江上的美国“总统号”客轮邮筒,秘密地为“保盟”传递信件。在与宋庆龄会面时,她由衷说道:“你的工作品质和目标,帮助我建立了新的人生哲理。和你一起工作,我像投入光明的怀抱。”
抗战胜利后,她在美国与斯诺等开展反对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运动,呼吁对饱受战灾的中国人民实行救援。1949年3月,当杜鲁门严格禁止美国援华会支援中国时,耿丽淑和爱泼斯坦一起,抛却个人安危,在纽约组建了中国福利呼吁会,继续把美国人民捐赠的医药救济物资运往上海,转送解放区。那艘充满激情的友谊之舟,哪怕在中美两国航道冰封的年代,也不曾停驶过。
中国,成了耿丽淑依恋的第二故乡。而这片她挚爱的土地,也深爱着她的忠实“女儿”。1952年1月,56岁的耿丽淑遭到麦卡锡主义分子迫害,在临退休前被解雇。不改初衷的耿丽淑以凛然的气度作了回答:“爱是一种献身!爱是需要勇敢的。”正当她生活遇到挫折时,仅仅不到一星期,耿丽淑就收到来自大洋彼岸的电报:“尽快回来。宋庆龄。”这个中华民族杰出女性关注的目光,从来也没有离开过她;这个古老的远东故国敞开宽厚的胸怀,等待她的回归。同年9月,耿丽淑在宋庆龄安排下,突破美国政府的封锁,秘密重返中国。
呼吸着新中国清新的空气,耿丽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人民美好的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了我信服的事实。这就是我的家。”从此,两鬓斑白的耿丽淑开始了人生更华美的乐章。她担任由“保盟”发展而来的中福会的顾问,指导妇幼保健院、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起早摸黑地泡在孩子们中间,一份份颇有见地的调查报告,是她充满爱心的结晶。
作为中国新旧变化的见证人,耿丽淑的朋友遍及世界各地。不知疲倦的她,通过书信、文章,讲述她的感受,继续向全世界介绍、报道中国所取得的新成就和前景,架起了中外友谊的桥梁,为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不遗余力。
跟随耿丽淑30多年的老保姆翁金蕖清晰地记得,耿丽淑家中,没有一件奢侈的物品。按规定,在华的外国专家可将工资的1/3兑换外汇,去指定商店购买进口货。而她用的电视机、录音机、手表,都是中国国产货,从未兑过一次外汇。对翁金蕖的多次提议,耿丽淑每每善意回绝:“你以为中国的外汇储备很充足吗?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相反,她还常自掏腰包,与100多个国家的朋友通信,接待热心了解中国的来访者。为此,她总说:“我领了工资,应该为中国服务。”
作为与路易·艾黎、史沫特莱、斯诺等并肩战斗的外国友人,耿丽淑没有显赫的声名,没有亲人的陪伴。但她从不孤独,因为她为之奉献出毕生精力和心血的亿万中国人始终没有忘怀她崇高的品格。在她90岁生日时,当时的上海市长江泽民向她颁发了荣誉证书,荣誉证书上表彰她“半个世纪来对中国人民进步事业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她也是首批获得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1989年,耿丽淑获得的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的荣誉证书,对耿丽淑几十年来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的宝贵贡献给予充分肯定。耿丽淑还获得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协授予的“人民友好使者”之誉。
耿丽淑曾留下遗愿:把骨灰撒入黄浦江。生前,她不止一次表示,水是没有国界的,它会联结起太平洋两岸,而且透明,充盈着爱。她爱中国,也爱自己的祖国,她明了,爱是没有国界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