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商业用字日趋活跃但需规范──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答记者问(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如何规范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日益成为信息传播的迫切需要,也为全社会广泛关注。记者就此作了独家采访——
商业用字日趋活跃但需规范
──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答记者问(上)
本报记者周庆
问:商业用字目前越来越活跃,说明文字对促进经济繁荣作用很大,但其中不规范之处也很多,如滥用繁体字以示产品的外资、合资身份;产品广告用谐音字窜改成语;店铺、商品取名的洋化倾向;书写牌匾繁简夹杂不伦不类……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对此表示忧虑,认为有损祖国文字的纯洁健康,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个统一的国家,要政令畅通就需要文字的统一;要想保证教育的顺利发展,也需要文字的规范。我国对汉字的使用早就有明确的规定。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公布并分批推行后,繁体字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即:凡面向公众的社会用字必须规范化,要使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已经被简化了的繁体字,只能用于古籍整理出版、文物古迹、书法艺术方面。
到现在,我国已有大约8亿人是在汉字简化和规范的条件下掌握了文化的。现在的人们对这一点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而当年《汉字简化方案》公布的时候,许多正在扫盲的工人农民真是欢欣鼓舞,说早就该改成这样写,我们学起来快了;许多小学生也非常欢迎。
在《汉字简化方案》公布40年后的今天,文字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其规范和统一,又成为文字工作的一个新视角,不能不高度重视。
在商业活动中用字越来越活跃,的确说明文字对社会经济的巨大作用,甚至连种种不规范的用字现象,也是使用者感到了文字对顾客的奇妙影响之后产生的。
作为国家语委主任,我当然是反对你所说的那些文字使用中的种种不好的现象的;我想,多数有文化的中国公民,也会对这些现象反感的。为什么呢?先说滥用繁体字吧。明明国家有规定,为什么就是不遵守呢?明明知道多数人熟识简体字,为什么非用繁体字不可呢?据我了解,有些外商不熟悉中国的法规,是一些商业用字不规范的原因之一,但这占不了多大比例;繁体字在商业领域的泛滥,主要的还是我们“国人”的错误心理和动机。一是以为这样可以增加港澳和台湾同胞的“亲切感”。其实,亲切不亲切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待之以诚,是否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旅游、交流的环境。如果这些工作没做好,即使到处是繁体字,人家也不会感到亲切。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是用破坏自己的文字规范的方法去让客人“感到亲切”的。那样的话,全国的12亿人会不会感到“亲切”?二是以企业是外资或中外合资为由,以为沾了“外”字就该用繁体字。事实上,外方老板或代理人倒是很实事求是的,说法出奇地一致:“我们来是做生意的,当然要用政府公布的法定文字。”例如中港合资的“康佳”电子集团公司、中美合资的“施乐”复印机有限公司,不但商标是规范汉字,就连各种印刷品、宣传品、产品说明书、企业文化标语,乃至员工佩带的徽记,都是规范字。不容易说服的反而是中方雇员。你说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即有些中资厂家,故意用繁体字(有时还全用外文),使人产生“洋厂”、“洋货”,至少是“出口转内销”的错觉,这种做法已经属于卑劣一类,与不了解我国文字方面的规定而误用,不属同一类问题。
至于商店、商品取洋味儿的名字,我想既无须禁止(也禁止不了),也不宜提倡。这种风气对于人们,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心理没有好影响,似乎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从商业的角度说,偶尔有几个这样的厂、店或商品还有点额外的吸引力,多了,大家知道其中的奥妙了,也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而且多了中国人就会搞混,其结果是减少了销售;还有些等而下之的,即原来不知道这个外国词儿的含义,以致闹出笑话。
我对“‘咳’不容缓”、“无所‘胃’惧”、“‘饮’以为荣”、“洗‘新’革面”、“‘鳖’来无恙”之类用所谓“换字术”的方法窜改成语的作法很反感。因为汉语中的成语是汉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部分,不该随便糟蹋;传播媒介、街头广告对人的影响大,少年儿童耳濡目染,按错误的意思理解了成语,这对学校的教学很有害。历史上也有过“歪用”或错用成语的,例如“逃之夭夭”、“每况愈下”;但那是个别情况,而且也不大登大雅之堂,现在你也改,我也“歪”,给人的感觉是夸张、“贫(频)嘴”,并不可信。
问:面对种种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国家语委将采取什么措施?
答:首先,加强宣传。让全社会了解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分辨清楚哪些字是规范的、哪些字是不规范的,形成正确使用文字的良好风气。其次,要加快语言文字方面的立法步伐。我们正在抓紧《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的起草工作;同时将就急需规范的问题进行调研,制订行政法规;文字的使用是有标准的,这也需要国家语委抓紧制订;逐步把社会用字的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这是解决混乱现象的根本途径。第三,加强政府管理的职能,协调各有关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当前,尤其要堵住产生不规范字的源头,对已出现的不规范字,按照“坚决、稳妥、逐步”的原则处理。今年国家语委要对省会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社会用字进行抽查,并召开全国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社会用字管理工作研讨会,以推动全国的管理工作。(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