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草原深处有学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故乡风土故乡人

  草原深处有学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系樟椿檑
还未放假,便有朋友写信告诉我,说家乡的小城新建了一所大学。校园里建了一座十分漂亮的教学楼,叫逸夫楼。
我当时有点儿吃惊,便跑到校东南门的逸夫科学馆前,望着红色辉煌的建筑,心想:家乡的逸夫楼该是怎样的呢?
带着一路的风尘,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白雪已将这座边陲小城点缀得格外美丽,但那一幢幢夏天还是“丑小鸭”、如今已竣工成“白天鹅”的新建筑,使我更觉欣喜。
第二天,见到了那位在家乡读书的朋友。一见面,我便拿出北航逸夫科学馆的照片,问他:“你们学校的逸夫楼可也是这般模样?”他不回答,只是对我说:“去看看吧。”
走在久违的学府路上,我的眼睛被白雪刺得眯成了一条缝,但我还是很快发现了马路左侧一个大门上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呼伦贝尔大学。
走进校门,我终于看见了逸夫楼,那是一栋白色建筑,高四层,其造型与气势绝不亚于北航的逸夫科学馆。
我不禁惊诧于在这“穷乡僻壤”,竟有如此气度不凡的建筑。
原来,这两年家乡在搞经济实验区建设的同时,越来越感觉到知识人才的缺乏,而考到外地的大学生又多半不愿回来。于是,盟里在引进资金的同时,积极寻求文化教育合作项目。几经努力,这座草原边城终于相继有了“呼大”,有了逸夫楼。
朋友还兴奋地告诉我,“呼大”的首批毕业生,包括外贸俄语、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同学,已被各用人单位抢“购”一空。正是有了这些家乡自己培养的大学生,海拉尔市的邮电、银行等部门才实现了办公电脑化……
大年初一,我跑到邮局给上海的一位同学打电话拜年。清一色的长途直拨,微机控制,令我如同在大城市一般。
电话一拨即通,我告诉他:“我们这里也有了一座逸夫楼。”
他在遥远的上海说:“真的?”
我说:“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