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陈子昂读书台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2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旅游杂侃

  陈子昂读书台随想
艾丰
四川有个射洪县,县城金华镇外有一座金华山,乃蜀中名胜。此处山水秀丽,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这里的陈子昂读书台。
陈子昂读书台建在金华山的后峰梧岗山上,是一座飞檐式楼台建筑。台前是多层多级石阶,有点小中山陵的气派。由山下往上沿着石阶攀登,眼望雄踞山峰之上楼阁,顿生宏伟壮观之感。及至登上读书台,瞭望周围山川,不由得要吟诵他那首为世人千古流传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然眼下的景色,当今的时代以及自己的心境并没有提供这样的依据了。
为我们作向导的射洪县委宣传部的陶世密同志,对陈子昂有所研究。他告诉我,陈子昂,字伯玉,射洪人,24岁中了进士。曾经做过官。因为上书言事,言多直切,触忤了权贵,后索性辞官还乡,但还是被武三思嘱县令诬害下狱致死。
陈子昂的历史性建树,在于他为唐朝开一代诗风。他的诗词刚健清新,倍受杜甫、白居易的推崇。
登陈子昂的读书台,感想颇多。作为一个“文人”,我首先感到作品质量的重要。“少而精”的原则,在陈子昂的身上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一生写的作品并不多,读书台的厅壁上,刻着他的感遇诗也就是32首,成为千古佳句的杰作,也就是那一首《登幽州台歌》。但仅此一首,就使得他万古流芳了。就是到了20世纪的今天,许多普通人都可以背出他的这首诗来。了不起!我不是说,作品越少越好,但是,精神产品总是要把质量的追求放在第一位,应该把孔老夫子的“食不厌精”,改为“文不厌精”。
再者,我对旅游业产生了新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业就是“国宝展示业”。自然名胜是国宝,历史名城是国宝,历史文物是国宝,历史名人也是国宝。从精神的辐射力来说,历史名人应该是最重要的国宝。射洪县很有眼光,他们不是像有些地方那样,花很多的钱去修千篇一律的庙宇,去塑大同小异的佛像,而是突出当地的历史名人,让最重要的国宝得以放出光辉,让当地的后人以此为自豪,让他地的后人,到此受熏陶。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如果套用这句俗语,我们说:“人以业得名,业靠人以兴;地以人得名,人靠地以兴”。可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