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美的质朴与清纯──看湖南花鼓戏《筒车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2
第12版(副刊)
专栏:剧谭

  美的质朴与清纯
──看湖南花鼓戏《筒车谣》
吴毓华
湘潭市花鼓戏剧团演出的《筒车谣》(编剧颜梅魁、刘星宜,导演彭林,主演刘惠)在美的艺术与戏剧魅力的融合中,把生活和人物的形象美,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
主人公春姑是剧作家塑造的一个成功的山村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年轻时嫁到了贫困的大牛家,在十几年的艰苦生活中,又当嫂子又当娘,带大了弟妹,累垮了身体,表现出中国妇女的勤劳俭朴、刻苦坚韧的美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剧作刻画这个形象,主要不是靠的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而是着力于对日常生活真实的开掘和发现,描绘和探求人物真纯美好的内心,把人物的心灵美点燃起来,构成一个个亮点,从而燃起美的火焰。在春姑结婚之日,眼见一片穷困景象,产生了退婚回家的念头,然而,瞎眼的小弟对死去的母亲热切的呼唤,感动了她的一片烈肠,使她潸然留下。十几年来,她上山打柴,做饭喂猪,受尽了苦累,像山洞边那架水车一样,无休止地转动不歇。剧作通过精心选择的情节和细节,把人物真纯的情感浓化,冶炼成一个个诗化了的戏剧情境,畅快淋漓地把人物身上最真最美的东西展示给人看。大牛一家人为了生个男孩,让春姑到菜园里摸南瓜(摸到南瓜生男孩,摸到豆角生女孩),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中,让人看到的不仅是一种盼子的急切心理,更多的散发着的是馥郁淳美的田园情趣。这种构思的奇巧别致,只有从深入洞察生活中得来。又如在二牛订亲的一场中,为了答应女方提出的分家要求而引起了一家人的争执,二牛长达五十句的唱段倾诉了对嫂娘的敬爱,诚挚浓烈,情深意真。这是十几年的亲情的结晶与深化,是亲人之间情感的碰撞升华成的诗化了的戏剧意境。剧作所使用的民歌风的语言,既具有真实的情感内涵和浓郁的泥土气息,又有美的韵律和风采。
在剧本的基础上,舞台艺术家们进一步揣摩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进行了卓有才识的艺术美的创造,达到了与剧本文学的完美和谐的统一,从而取得了艺术真实的充分显现。一句句唱腔,畅如行云流水,饱孕着山里人的风采气韵。田园牧歌式的舞台美术,营造了更多的诗情画意。演员刘惠,悉心塑造人物。她的表演,清雅无华,天然本色,在对春姑宽厚、善良、含蓄、深沉的性格把握中,不断地呈现着质朴与清纯的美。
剧作的结尾因大牛的变心使春姑出走的情节,表现出作家在对春姑的品德进行赞美的同时,又对这种带有传统色彩的妇女美德进行反思:这种几千年来劳动妇女的无私奉献的人生模式和人生价值,在今天改革开放的社会变革中,该怎样确认它的价值取向?这是剧作提出的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应该肯定,在春姑身上所体现的传统妇女尊老爱幼、勤劳俭朴、克己献身的美德和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有着合理的成分,这些在今天还要因势利导,予以提倡和发扬。《筒车谣》一剧对春姑的美德的肯定、赞美和对其结局的处理,是对妇女道德人格的重塑作出的一种有价值的尝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