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边陲风雪铸忠诚──记黑龙江边防某部八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边陲风雪铸忠诚
──记黑龙江边防某部八连
新华社记者杨民青新华社通讯员肖福恒张宝印
黑河——我国东北黑土地上一颗闪烁的明珠。冰封的界江上,北风呼啸。风口处,如同雕塑般的哨兵迎风斗雪,傲然挺立。
黑河人经常自豪地向外地人介绍说:“这是俺们黑河的好八连。”
可贵的“窗口意识”
八连虽然人数不多,但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时,却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突击队。
1992年初冬,寒流袭击黑河地区,码头上最后一艘货轮正在等待装货。按当地人的经验,如果第二天早上货轮不能准时启航,货轮很可能被冻在港湾,这批货物得一个月后由冰道运出。当时已近傍晚,无法雇到装卸队。黑河外办的领导登门向八连求援。连长石宝军带领30名战士来到港口,大家在结满冰凌的跳板上奔忙,一直苦干到深夜,把全部货物装运上船。
1993年农历二月初二,黑河举办龙灯节和经济贸易洽谈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大批游人和客商。这天,晚上举行大型游艺晚会,八连的官兵顶着寒风站立在界江之中,担负警戒任务,一站就是3个多小时。过往的俄罗斯客人走到战士跟前,伸出大拇指不住地称赞中国军人好。
开放需要军人保卫
严冬,黑龙江冰封雪冻,蜿蜒的界江风暴肆虐。最冷时气温达零下47摄氏度。
一天清晨,连长石宝军带着战士外出执行任务。一夜的大雪将江中的标记全部掩盖起来,走着走着,石宝军觉得情况异常,他命令战士停止前进,独自一个人向前摸索。可刚迈出几步,只听得脚下一层薄冰发出“咔咔”的响声,紧接着,全身立即陷入冰水里。
在场的战士们急了,呼喊着要上前救他。石宝军为了战士的安全,大声地命令说:“谁也不许过来,这是命令,我自己能上来!”说完,他飞速将携带的望远镜和枪支抛上冰面,双手支撑冰面,一块冰碎了,立即再紧紧抓住一块。冰面上,不断发出惊心动魄的断裂声。石宝军终于爬了上来,但棉裤已经湿透,因为任务紧急,他仍带队继续巡逻。
1992年2月的一天深夜,原指导员王凤伟查岗回来,刚刚躺下,突然接到哨兵丁文品的紧急报告:对岸探照灯通明,江边出现全副武装人员,我方的控制信号线发出警报,有人员越境。
警笛鸣响,八连的快速反应分队在几十秒时间里分两组直插江边。在军犬的引导下,快反分队迅速搜索前进。战士丁文品发现我方江边的粮库附近有个人影,和指导员王凤伟一起猛扑过去,没等对方反应过来就将其捕获。经查,这名越境分子是俄方通缉的吸毒和盗窃分子。
镇守国门要坚固思想堤坝
黑河向外界敞开了门户,每天的流动人口经常超过10万人次,来这里的不仅有中外商贾游客和投资创业者,也夹杂着形形色色的投机者和不法分子,各种腐朽思想不断向国门守卫者袭来。
投机的商人无孔不入。他们看到了八连的特殊地位,想方设法向八连进行“包抄”渗透。然而,八连的官兵犹如注了“防腐剂”,顶住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战胜了一次又一次诱惑。
有一天下午,对岸城市某公司一个名叫多利的俄罗斯经理带着6辆装满生铁的大卡车,在顺利地通过了俄方例行公事的检查后,来到界江中八连的哨位,准备入境。
值勤的八连哨兵看出这些车上挂的“SU”符号的车牌,系精心伪造,当即将走私的汽车全部扣留。
俄方经理多利对此有所准备。他走下车,将八连的干部拉到一边,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军官先生,我们那边都放行了,你看我这货单手续都很齐全,请让我们过去。”
“对不起,我不看货单,只看牌照,假的不能通过。”八连干部很有礼貌地回答。
多利又拿出一沓美钞说:“这次合作成功,我们今后还能做买卖,这些算是给你的提成。”
然而,哨兵们坚持让其将车开回。
就这样,八连官兵一次次抵制了金钱等利诱。他们筑起的防线始终坚如磐石。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