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济宁强化农村党建培养选拔村干部五千余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济宁强化农村党建
培养选拔村干部五千余名
本报讯山东省济宁市委不断强化“堡垒工程”,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建起了强有力的党支部班子,造就了过硬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为不断深化和完善党务工作目标管理,市委常委包县市区,县委常委包乡镇,乡镇党委成员包重点村;书记是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负责,一级抓一级,把党务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对完不成任务的,亮“黄牌”,并作必要的组织调整。1992年以来,这个市共调整不称职、达不到党务工作目标的党务干部273人。
这个市大力加强村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按照“多换思想少换人,不换思想再换人,换人也要换思想”的思路,市委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三次解放思想换脑筋讨论活动。同时,利用市、县、乡三级党校,坚持对农村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轮训一遍。他们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排除宗族观念的干扰,打破地区、行业、身份界限,采取“内选、外返、下派、聘任”等形式,大胆选拔了一批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正廉洁、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近年来这个市共从专业户、个体户、复员退伍军人和回乡高初中毕业生中,培养选拔村干部5368名。
这个市各级党委还注意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目前,全市已有8万多名农村党员掌握了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其中有3万多名达到了农民技术员水平。建立党员联系户30多万个,党员科技带头户8000多个,科技示范田50多万亩,党群共同致富小组3万多个,带出种、养、加各类专业户5.8万个。
济宁市还非常注意抓好后进党支部的整顿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战斗力。市委确定1994年为“济宁市村级组织建设年”,重点对后进村支部班子进行整顿。市、县党委对所属村级班子进行了认真调查摸底,对三类支部逐一建档立卡,实行重点管理。通过整顿,全市一类支部由1991年的33%上升为现在的59%,后进班子由11%下降到1.8%。有不少村一跃成为县、乡“奔小康带头村”。(爱民赵君万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