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北尽快改善居民区文体设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4
第8版(体育)
专栏:

  北京市居民每百人拥有公共文体设施1.4平方米,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城市公用体育用地要达到人均1—2平方米”相距甚远,为此,北京市政协部分委员呼吁——
尽快改善居民区文体设施
本报记者任建民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教文卫体委员会通过了一份《关于改善本市居民区公共文体设施的考察报告》。
去年8月,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对北京市的14个居民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每万名学生仅拥有一处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平均530多名离退休人员才拥有一处活动场所,其中包括单位及系统管辖的。丰台区多数系统没有一处正式的文体设施,新建的20个居民小区无一处群众体育设施。73%的居民认为本区的公共文体活动设施严重不足、面积狭窄、设施陈旧,20%的居民在马路上锻炼,在阳台上健身的则有12.5%。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情况下,居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大大增加。由于严重缺乏文体活动设施,人们除去在家看电视,只好在路灯下玩棋,在马路边打拳,在便道上踢球。许多小学生放学后无事可做,就去玩电子游戏。群众反映:居住条件好了,活动空间少了,高档文化体育场馆多了,大众化的场地不见了,只好在家打麻将了。
市政协委员们认为,居民区公共文体设施健全与否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些外国朋友惋惜地说:“你们将来不得不拆掉楼房来恢复公共文体活动设施。”许多城建专家也认为,从危旧房屋中搬进新型住宅区的居民现在对政府充满感激之情,将来他们的后代却很可能抱怨当初缺乏文化远见。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北京市体育总会副主席马贵田认为,现在总有人觉得“欠帐太多,资金紧张,能解决住房就不错了,哪还顾得上文体设施?”目前居民区不是没有将公共文体设施纳入规划,就是规划难以落实。一些已建成的公共文体设施又被挪作他用。如丰台区西罗园小区有6万居民,规划中曾有体育场和电影院,可七八年过去了,看电影还要到崇文区去,更不要说开展体育活动。
去年9月,马贵田等市政协委员到上海专题考察。上海市人口拥挤,寸地寸金,但市政府把居民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用“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办法开发建设。目前,已开发的18个小区共规划出体育用地240多公顷。
在这份考察报告中,委员们提议,制定居民区公共文体设施的管理条例,将其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特别要对侵占活动设施的行为实施罚则。委员们还建议借鉴上海的经验,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居民区公共文体设施的有效途径,边试点边研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