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态度要坚决——抑制通胀述评之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5
第1版(要闻)
专栏:

  态度要坚决
——抑制通胀述评之五
本报记者梅洪如
今年,中央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了一系列的重要政策措施。主要是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增长;花大力气抓好农业;加强市场管理,打击哄抬物价和暴利欺诈行为,等等。
要完成抑制通胀的任务,关键在于各地方、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态度要坚决,行动要彻底,把抑制通胀措施落到实处。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抑制通胀的釜底抽薪措施。但是,有些同志对此认识不足,看着别人控制,他不控制,不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还在开工。大项目怕批不准,便化整为零申报;银行不给贷款,就搞集资、摊派;拖欠工料、工资等基建费用,形成新的“三角债”,等等。这些同志片面强调地方利益,只着眼于地方的发展,其实,这样做未必真能促进地方长远稳定发展。试想,一个地方单枪匹马冲上去,全国物价高涨,经济形势不稳定,局部的经济景气又能维持多久?治理通货膨胀,只能是全国一盘棋,不能各行其是。
抑制通胀,一定要摆正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地方服从中央,局部服从全局。同时,还要解决好一个发展思路问题。现在有人担心,治理通货膨胀,会带来经济滞胀、倒退。这种担心不能说是多余的,但要看到抑制通胀,不是“急刹车”,不是停止经济发展,而是要既使过高的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又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势头。对这一点中央的方针是明确的。我们不能为了发展而搞通胀,也不能为了抑制通胀而停止经济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低的通胀,尽可能高的发展。只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就可以避免经济大起大落。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条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路子,单纯靠扩大生产规模,铺摊子,上项目,求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容易造成重复浪费,整体经济效益低下,通货膨胀严重。今天我们抑制通胀,加强宏观调控,不仅要控制投资总规模,也要优化结构,促进粗放型经济向效益型经济转化。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发展要有新思路,真正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不能继续走盲目追求产值速度和扩大投资规模的老路。
中央对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很大,又有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只要各地、各部门与中央保持一致,同心同德,上下一心,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那么,实现今年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就有充分信心。      
抑制通胀系列述评刊登完毕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