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俺们的“教育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故乡风土故乡人

  俺们的“教育书记”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王永亮
“俺们的书记值得夸,
市场、教育两手抓;
积极贯彻《教师法》,
浇开尊师重教花。”
春节前后,这首由临沂市洗砚池小学师生自编的《教育书记》的打油诗,在沂蒙大地上广为传诵,使我心间涌起阵阵暖流。这位“教育书记”,就是临沂市西关党总支书记、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刘伟。
蒙山脚下,沂河之滨,西关是我的故乡。前些年,西关穷得茅屋连着猪圈。1986年,家里东拼西凑拖着一身债,我才得以负笈求学远方。一晃七八年,封封家书飞报着故乡巨变:1987年,刘伟当选为西关党总支书记,他带着群众艰苦创业奔小康。如今,西关有6个大型批发市场和23家企业,去年创利税5000万元,有“沂蒙第一村”的美誉。
刘伟正是凭借“闯市场,创市场”出了名,人称“市场书记”。他也有本“教育经”: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振兴靠实干。
去年年初,洗砚池小学归属西关管理。大年初一,刘伟冒着风雪进学校,访教师,听呼声。他了解到有些教工四世同堂,房屋陈旧,心里沉甸甸的。不出正月十五,刘伟便召开会议,研究“挪用”扩建批发市场的资金,为教师盖宿舍楼的问题。
有人论证:如果扩建批发市场,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
有人插言:办教育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这个包袱不能背。
刘伟斟酌再三,一槌定音:“越富,越要想着教育。咱西关人眼光要放长远些——多为教育办实事!”
就这样,刘伟亲自跑资金,搞规划,购设备。西关人共投入400万元,动工兴建起500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楼和沿街楼,并为学校配齐暖气设备。
今年寒假,我去母校洗砚池小学看望启蒙老师,可巧,他们正喜气洋洋地告别土屋,乔迁新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