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优先发展 重点扶持赤峰市民族教育形成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优先发展 重点扶持
赤峰市民族教育形成体系
本报呼和浩特电记者傲腾、刘亮明报道:内蒙古赤峰市坚持实行“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战略措施,民族教育已形成纵横网络体系。
赤峰市有少数民族人口80万。过去因多种原因,民族教育发展缓慢。从80年代末开始,赤峰市从提高民族素质、发展边疆经济的高度出发,加强了宏观把握和微观指导,民族教育走上了迅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市有关部门对民族学校的设置、建设优先部署,并从1.8亿元的教育总经费中拿出25%用于发展民族教育。目前,全市从幼儿教育到中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都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旗、苏木(乡)、嘎查(村)的民族教育办学面达100%,有民族幼儿园35所、小学623所、初中88所、高中15所、职业中学6所。
根据牧民居住分散的情况,赤峰市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民族学校的设备购置和办寄宿制学校,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率、升学率。目前,该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以上,巩固率达97.5%,升学率达87%;全市蒙古族每万人升入高等院校达13人。
此外,大部分牧区苏木已建立了人才培训点,培训面达98%以上,全市78万牧户中,67万户有了教育、科技部门发证认可的技术员,少数民族青壮年脱盲率达98%以上,并做到了少数民族初、中级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不出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