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首都公用电话的诉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5
第4版(要闻)
专栏:

  首都公用电话的诉说
本报记者韩小丽
去年底,记者在中国美术馆附近发现,公用电话损坏相当严重,有的听筒联线被拽断,有的投币口被人用火柴棍、铁片堵住,一连找了三四处,才算打通了电话。前几天,记者又在呼家楼、团结湖附近看到,新安装的蓝色、黄色玻璃电话亭,十之八九遭不同程度破坏。
公用电话为何遭此厄运?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内电话局。市话局公用电话室的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北京市公用电话这几年在品种、数量上都大大增加,档次也不断提高。但有个很头疼的问题,就是人为损坏太厉害。”
近年来,北京市集中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公用电话事业。1979年全市仅有胡同传呼电话1500多部;1982年街头出现无人值守的投币电话;1987年开始有磁卡电话;1992年,主要街道出现了有人值守公用电话亭,不仅可拨市内电话,还可打国内、国际长途;去年,繁华街道竖立起彩色电话亭,现已有1000个,大多数安装了新型多功能投币电话机。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城区公用电话达到1.3万部。
确实,北京市民目睹了公用电话的可喜发展,但相对于公众日益增长的需要,公用电话仍显得不够用。北京闹市街头常可见到多人排队打电话的情景。北京城区现在电话普及率为28%,相当一部分人必须通过公用电话联络和交流信息;另一方面北京市流动人口多,BP机持有者剧增,也加大了公用电话的压力。朝阳区东大桥路口值守电话亭的师傅告诉我,每天从早晨8点到下午两点,来亭子打电话的一般有三四百人,平均1分多钟就有一个人打电话;而隔50米远麦当劳餐厅前的投币电话亭也不时有人出出进进。
就是这样一种供不应求的情况,有极少数人还要故意破坏公用电话。据统计,全市公用电话破坏率平均在10%以上。1990年亚运会期间立起的200多个玻璃电话亭,两年后连一块完整的玻璃也没有;去年的黄色、蓝色亭子刚立起来,就有人破坏。连呼家楼电话局门口的电话亭也未能幸免。北京市每年仅修复被破坏的投币式电话及亭子的费用就达2000万元。
2月18日,在呼家楼电话局公用电话管理班,双休日还来加班的郎振生班长告诉我,公用电话破损有三种情况:一是电话机本身用久老化,偶尔也会发生吞币后打不通电话又不退币的事;二是一些人使用不当,拿纸币往投币孔塞,堵塞投币孔;三是故意破坏,如把耳机砸烂、把联接线剪断、砸坏亭子等,这是电话损坏的最主要原因。他们管区共75台投币式电话,平均每天有15%需要修理。就连今年春节期间的四五天,就有10个电话耳机把被剪下或砸坏。在公话室办公室,记者看到十二三台缺了耳机的新式电话呆呆立着,旁边是一包破损报废的耳机把。
据介绍,话机联线可承受几百公斤的拉力,耳机也是用坚固塑料制成的。那么,一些人为什么不惜费力去破坏呢?一种情况,是有些人电话打不通就拿电话或亭子撒气。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人以破坏公用设施为乐事,无端地毁坏公用电话。
现在,电话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联络工具,公用电话被破坏了,受损的还是公众。北京工人体育馆附近有两个电话耳机被砸坏之后一时没有好的耳机可换,就有群众给修理班打来电话说:“以前有公用电话时真省了不少事,现在电话一坏,觉得特别不方便,请赶紧去修吧。”在呼家楼一个四面通风的电话亭旁边,一位修车的老大爷气愤地说:“这电话招谁惹谁了,给弄成这副模样!我要见着了谁砸,真得好好说说他!”记者从市话局、市电信局和呼家楼派出所得知,这类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应处以警告、罚款、拘留,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未抓到过一例,也未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这一方面由于破坏者大多在夜深里或人稀时行破坏之举,但是否也包括一些市民对这种破坏行为比较漠然、看到而未举报或制止的情况呢?(附图片)
朝阳区呼家楼北街一处遭损坏的公用电话亭。本报记者李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