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石行长巧念市场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6
第2版(经济)
专栏:

  石行长巧念市场经
张天亮阎雪君李富
人们总爱说:“办企业,得靠银行这个财神。”山西阳高县农业银行行长石荣艾却语重心长地对乡亲们说:“想致富,更得念好市场这本经。”
玻璃制品厂从倒闭中站起来
阳高县玻璃制品厂是农行贷款、农民集资500多万元建起来的。1989年投产仅半年,因原料涨价,产品在市场滞销,200多名职工失业在家4年之久。这样的企业是宣告破产,还是输入资金重新启动?众说纷纭。石行长说:“行与不行,市场上见。”
最后石行长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注入资金120万元,扶持玻璃制品厂重新启动闯市场。玻璃制品厂1993年开工不久产品质量就达到了国家标准,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当年实现利税39万元,归还银行新旧利息40多万元。去年上半年又归还贷款80多万元。
油漆厂扔掉拐杖闯市场
罗文皂镇办福利油漆厂1989年建成投产后,业务上一直隶属于某市油漆总厂,为其进行半成品加工,毫无生产自主权,年产值仅100万元,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
石行长向这个厂建议:“与总厂脱钩,独立生产,自己闯市场。”并拍板贷款40万元,支持厂里进行技术改造。
技改完成后投产仅一个月,该厂就签订合同500吨,而且产品订单源源不断飞进厂门。自己搞收料加工,每吨油漆盈利600元,是过去搞半成品加工利润的4倍。1994年该厂年产值达700万元,实现利税80多万元。
杏脯从畅销国内到跻身国际市场
王官屯杏脯厂建于1987年,产品打入好多城市。石行长鼓励他们闯国际市场。厂长抓抓头说:“过去,咱们的产品倒也出过口,可近几年怎么就不行了呢?”石行长说,杏脯作为特产在国外很吃香,你们的产品不受欢迎,一是质量发生退化,最主要的是外包装太差。只要更新设备,重换包装,肯定会畅销国外市场。
夏天随着京杏的成熟,投资35万元的技术改造工程也顺利竣工。生产出的杏脯金黄透明、肉质柔软,甜绵可口。新换的包装设计新颖,精美玲珑,年产量迅速上升到30多吨,产值达65万元,销售收入达43万元,产品畅销香港、东南亚、日本、韩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