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要重视理论素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7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要重视理论素养
谭健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党政领导干部要成为“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政治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有很高的理论素养,意味着要精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错综复杂的现实问题。
与这一要求不甚相称的是,现在有些领导干部理论素养不高,还不具备总揽全局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他们整日埋头于日常应酬和琐事之中,满足于工作在低层次循环之中,仍沿用计划经济的思路处理市场经济的问题。即便是工作中出现失误或长期徘徊不前,也想不到从自身的理论素养上找原因。
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政策水平之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而执政水平和政策水平又决定于理论素养。理论素养如此重要,却为少数领导干部所忽视。这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思想认识。一是对理论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他们往往指望理论对实践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力,当这些指望不能兑现时,便怀疑理论的威力甚至轻视理论素养。学习理论不投入或浅尝辄止,就不足为怪了。的确,理论不能立刻给人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行为,而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与物质多重交互作用的过程。它需要反刍消化,需要渗透到人的整体素质中,需要在工作实践中深化。然而,理论一旦进入人的思想和工作中,变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行为准则,它对实践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便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与他们本身具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分不开的。那种对理论的作用和效果缺乏足够认识的思想,是一种政治上的短视症。
忽视理论素养的第二个原因,是对理论素养这一概念的含义缺乏全面的认识。现在的领导干部,绝大部分都是有学历有文凭的知识分子出身,他们受过一定的理论训练,确实也掌握了不少的理论知识,甚至有的过去就是专门研究理论的。秉持这一点,有的人便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很高,产生一种满足感,也就不再愿意在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上更多的投入。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且不说提高理论素养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即使从理论素养的构成来讲,也是站不住脚的。一般地说,理论素养当然包括一定的书本知识和学问,但理论素养又不单单是一个“知”的范畴,某种程度上讲,它也是一个“行”的范畴。也就是说,理论素养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和学问为依托,但它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而检验理论素养高下的标准也只能是社会实践,即看你能不能熟练地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才能说明理论素养高,满腹经纶而一碰到现实问题就犯迷糊,就谈不上有很高理论素养了。
理论素养不是政治家的点缀,而是其必备要素,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中国哪一天出现了一大批理论素养很高的年轻政治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子就会迈得更稳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