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阅读
  • 0回复

展望未来:拖拉机驰向何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7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展望未来:拖拉机驰向何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农业机械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和农机管理工作将如何发展呢?
在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农业机械化为“稳定增加社会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两大战略目标服务的战略思想。农业机械化不仅要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增产500亿公斤粮食、1000万担棉花、1000万吨肉和1000万吨水产品”的目标做出贡献,还要与农民发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
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显著区别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农机化发展目标、步骤、重点、速度、规模、措施上也不尽相同,必须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才能少走弯路。
农业机械管理工作将进入以法规管理为主的轨道。今后对农机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
农业机械化的决策权在农民。尽管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农业机械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局面将继续存在,但投资主体是农民,起主导作用的也是农民。农民购置、经营农业机械自主权的获得,曾经出人意外地造就了农业机械高速增长的80年代,今后的农机化事业也只能按照农民的意愿发展起来。事实证明,生产中最需要什么,应该先“化”什么,农民最清楚。
国家将对农业机械化采取必要的优惠政策。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为稳定农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国家将会对农业进行必要的扶持。农业机械作为农业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受农业比较效益低的影响,国家也必然会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但这种支持将主要集中在种植业生产用机械上。
农机化服务走市场化、实体化、企业化、产业化的道路。按产业化的方向建设农机化服务体系,立足农业,面向市场,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引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形成一支有实力、有作为、生机勃勃的农机化产业大军,是今后发展农机化的必然选择。
民间农机化社会团体蓬勃兴起。目前我国一些省份已经出现了地方性的农机使用者协会、农机修理协会,今后将有更多的民间农机化社会团体出现。它将对密切农机使用者、农机服务业经营者与政府的关系,维护其合理权益,并将替代一些原来属于基层农机管理机构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对我国农机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