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提高流通规模效益——菜价追踪之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8
第1版(要闻)
专栏:

  提高流通规模效益
——菜价追踪之八
本报记者皮树义
五个指头不一般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圣明多年研究消费、市场、物价。他认为,卖菜的利润应该比其它行业高一些。这是因为蔬菜是鲜活商品,经营风险较大。一筐西红柿,今天卖不了,明天可能就烂了。菜贩除了正常利润,还有个风险收入。另外,我们的蔬菜流通环节多,转手多,流通成本高,菜价难免高。菜价总体上高,但每一道环节的实际利润并不一定很高。
杨圣明指出,平均利润是一个历史发展趋势,不是说每一时刻、所有行业、所有企业的利润率都完全一样。五个指头不一般齐。没有差别,没有追求超额利润的动机,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没有结构的调整,没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先进入某些行业的生产者、经营者,某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者,往往会获得超额利润。这是他们冒险的收入。他们是开拓新领域的“带头羊”,冒险一跳,也可能“摔死”。超额利润是对他们冒险成功的奖励。没有这种奖励,谁还会去开拓新领域,谁还去搞发明创造?较高的利润也会吸引更多的人跟上“带头羊”,参与竞争,使更多的资源进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加供给,最终使价格趋于稳定或下降。计划经济为什么调动不了积极性?就因为都是平均数。市场经济所以起作用,就是因为它千差万别。当然,它也可能出现盲目性,这就要有宏观调控。政府与市场两方面起作用,东西就不会奇缺。
流通也有个规模效益问题
杨圣明说,对靠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的行为要坚决反对。但平抑物价,关键还是培育市场,要让竞争者多起来、让东西多起来。一个竞争者顶得上十个物价监督员。东西多了,想抬价也抬不起来。
对稳定菜篮子市场,杨圣明提出几条建议:
一是从生产做起。市场的基础是商品。要有稳定的蔬菜生产基地。北京市这些年鸡蛋价格一直比较稳定,就是因为发展了大规模的养鸡生产,鸡蛋供应充足。不要以为城市发展了就无法建菜园子。外地也可以成为大城市的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市场、运输,把它们联接起来。
二是建设现代化的大规模农副产品市场,扩大流通规模。生产有个规模效益问题,流通也有个规模效益问题。现在大城市里大商场建了不少,大的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也应当多建一些。大市场、大流通,可以吸引四面八方的货源。市场主体,就是经营者也应发展规模经营,全是一家一户、小本经营,市场就缺乏稳定性。应当发展一些公司性的蔬菜经营主体,形成连锁化、网络式经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三是加强市场管理。不仅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的管理,也包括市场经营者的自我管理。通过建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协会等形式,把经营者组织起来,给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减少经营盲目性;让经营者加强自我约束,守法经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