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服装设计师的困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5
第10版(周末)
专栏:周末谈

  服装设计师的困惑
裘海索
近年来,中国服装设计师队伍发展很快。有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有自学成材的。无以计数的人在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奔跑——让自己的设计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在与不少学生和年轻的设计师朋友的交谈中,我感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困惑。原因在于设计师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献身艺术,二是服从市场。这是一对不可避免、又相辅相成的矛盾。很少有人能幸运地在一只金手掌的扶持下,尽情地献身于对艺术时装的追求。即便是有,也一定不会被扶持的太长久。所以,年轻的设计师要勇敢地面对商业时装。也许这才是他们真正面对的人生。
“献身艺术”是每一个具有艺术家素质的设计师的天职。他们都善于观察、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美,心甘情愿地做超脱于功利之外的事业,投入时间、精力与资金以求得一个理想、完美的作品,以达到奉献给人类多一点美的心愿,从而获取实现理想的人生价值的自我肯定。这种价值体现常常是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因为,有时它像美丽的一弯彩虹,给人的只是无数美丽的童话般的遐想,而没有实际的价值标码。“服从市场”则决定了设计师须面对这样一种现实:以企业的盈亏为首要责任,以自负盈亏为设计、产销的制约手段,以赢利为目的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经济压力。
面对这一对矛盾,有的人将“艺术”性的设计暂时或永远地放弃了,只去近距离地、片面地注视市场的需求,做起了小抄袭家,将自己的个性、可贵的创造性收藏了起来。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惋惜。其实,中国的市场非常大,你不妨实事求是地去摸索一下市场经济的规律,去搞清楚需求与带起需求的一些关系,这样,你会发现,你完全可以保留一个个性的你,去开辟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在“照顾市场”的同时也完全可以保留“艺术”性的设计,如果每一个有抱负的设计师都可以认识自己,发挥自己,困惑也就会被充满激情的工作所取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设计师是纵身跳入流行浪潮中,运用流行面料作变体设计,还是“山不转水转”地做一些引导消费者有个性的、前卫性的设计。我看两者缺一不可。只是比例与时空的安排可以适时机而定。因为我们知道,在消费者这一庞大的队伍中,人们的修养、经济能力、个性、体态的差异甚大,对服装的喜好、对着装的目的,也自然有着极大的差异。流行的服装通过种种促销手段确实会有一个较大的市场,然而,也因此失去了一些有个性人士的青睐。有的人对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情有独钟,而有些人又喜欢以不变应万变。总之,心愿都是一个——美化自己。所以,设计师可以选择你的消费对象,来确定你的设计点,有比例地安排好你的设计内容,使你独特的个性有从事创造的天地。再如,不少人对妈妈的服装,甚至是奶奶的服装,会像系着情结般地愿意接近,改良式的再现,会被热情地接受。这是在文化中的怀旧现象,也是民族情的作用。然而,每个时期都有一小部分无畏的敢穿者,他们对前卫性的设计有接受的胆魄。由此,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新异的服装也就成了妈妈、奶奶曾穿过的服装,而又赋有了感情色彩,成了传统服装文化中的一部分,有被再度接受的可能。可见,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可以拿来用,这也是寻找设计点的方法之一。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穿着目的分化越来越细,新异的设计也就有了更多的市场。所以面对经济责任压力的设计师是可以找到属于某一种消费者需求的设计点的。当你在设计、产销上获得了成功,也就证明了你已是一个敢于面对市场的精神上的巨人。在这个时刻,你便有经济能力来做更多的“艺术”性的设计。设计师的形象——你喜欢的你也就被树立了,销售活动也会因此而扩大。更有意义的是,在服装文化史上你留下了属于你的闪光的足迹。年轻的设计师们要勇敢地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培养起坚韧的创业精神,把握好“艺术”与“市场”的关系,这会使你的事业变得生机勃勃。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