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阅读
  • 0回复

让利不是招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1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让利不是招牌
阿珊
眼下,商家的怪招忒多。1994年兴起一阵“让利”风,影响最大的要数“十点利”。今年呢?行家们说,商场竞相打出的是“四点利”、“三点利”。有的干脆喊出“决不赚你一分钱”的口号,同时还在标签上分列出进价、税收等条目,跟清单似的,声称是“保本销售”。
然而,惨的是,有的消费者就是在这样一种令人激动的氛围中跌进了某些商家设置的陷阱中。年初,武汉的一名顾客在当地一家标有“亏本卖”的商店里,花346元买下一件中长夹衣,结果,他到有名的汉正街去看标价,才198元。这事怎不叫人气恼?有的商场借让利戏弄消费者:一批卖不动的标价仅为38元一件的衬衫,竟在数字前边插一杠子,变为138元,而且叫卖得挺欢。
诚然,商品促销需要手段,真正的让利,出发点还是好的。如果以让利虚晃一枪,行坑蒙骗之实,就败坏了商业道德,有悖了经营规则,消费者不容,法也不容。市场竞争的今天,商家不能靠怪招取胜,根本还在于诚实待客,服务周到。
靠让利、降价促销,虽然对消费者有一定好处,但这种手段也要慎用。首先它不可能长久,如果作买卖老不能赚钱,或所赚的钱与投入不成比例,商店就难维持下去了,最终商店可能还要把负担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发达国家经商反对“让利”、“比价”、“保值”等促销的做法。美国麻州对“降价”规定得十分具体,比如“不得使用‘低于标定价格’的说法,除非降价的许多商店都采用同一售价”等。用“让利”、“保本”等手段来对商品促销,可能导致商家的相互杀价,会使消费者陷入盲目、持币不定的境地,不利于市场发育。
从长计议,商家还是应该着眼于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抓住购买心理并尽可能地服务于他们,使市场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