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经济专家笔谈——巴林银行倒闭风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3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论坛

  经济专家笔谈——
巴林银行倒闭风波
编者按英国巴林银行2月26日倒闭,震惊了全球金融界,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我们特请4位专家就这一事件发表看法。
张振亚(经济学家):墨西哥因比索贬值而引起的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平息,巴林投资银行又以投机失败而引发了新的金融动荡。这再次证明了人们所预料的:随着各国的资本市场加速走向一体化、国际金融交易的电脑化,庞大的资本得以迅速在国与国之间转移,这必然会加重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去年底,墨西哥比索贬值15%,就引发大量资本外流,影响所及,使拉美众多国家的证券市场也为之受害。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的投机失败震动世界金融界再次说明,如果眼下不积极制定保护世界投资者安全和防止各种国际性金融投机活动的法令,那将对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无穷的灾祸。英国财政大臣克拉克事后说,他已下令审查那些未经许可的交易是如何逃避监督的。可见,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利用东京、大阪和新加坡三地证券交易所之间的股价差额牟利亦属应受监督之列。这类投资实际上完全是投机性的,是引起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不稳的潜在隐患。如何监督和管理好像巴林投资银行所搞的投机活动,防患于未然,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所面对的大难题。
罗元铮(中国国际经济协会副主席):当今世界经济生活已日趋国际化,其中国际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愈来愈高,瞬息万变。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促使整个金融市场的运作日益高速化向全球纵深发展。谁的信息快、预测准,谁就能在汇率风险弥补方式之一的外汇期货“套汇”交易中掌握主动。全球性的金融期货交易早已走出国界,伦敦、东京、纽约三大中心夜以继日地不停运转。大银行、财团、跨国公司在不同的金融交易市场中盘根错节,它们往往互相持股,相互交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出现危机,必将各自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次巴林银行面临重大损失时,尽管英格兰银行极力寻求支援,但竟无任何其他银行、公司给予救助。同时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银行,巴林银行的倒闭,势必株连有关债权人、债务人、外汇期货交易的买方、卖方,牵连欧洲以至世界的金融界。
高海江(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出现于70年代初期的金融期货交易、原本目的是为抵消或减低由汇率、利率以及股票价格无常波动可能带来的价格风险。但是,近年来,金融期货交易中有大量投机者参与,他们根据自己对市场价格走势的预期或利用不同市场间的差价进行投机或套汇交易,以图从价格浮动中牟利。由于金融期货交易有很强的杠杆功能,交易者只需支付可交易金额的百分之几的保证金,便可进行数额巨大的交易,同时,金融期货合约的结算方式,可使投机者以较少的本钱下大赌注。一旦预期实现,便可获巨额收益,而一旦市场走势与预期相悖,投机者的损失将是非常惨重的。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日益广泛,估计已逾1200多种,未偿合约的名义值已近18万亿美元。因此,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监管已经不能不受各国以及国际性金融管理机构的重视。对金融管理部门来说,加强监管已势在必行。
陶礼明(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金融市场上的衍生工具近年来发展非常快,它具有极强的杠杆作用,能使交易者获取巨大的盈利或亏损。因此一些证券公司、银行以至企业高薪聘用年轻的交易员从事此类高风险的金融交易。巴林银行的这位经理曾在以往的交易中获得较大成功而得到该行的信任和重用。衍生金融工具好比一辆超速的赛车,它能使赛手快速达到目的地取胜,但也有可能因速度过猛而造成车毁人亡。巴林银行风波要求各国银行界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国际性银行必须进一步强化对于自身风险资产经营的内部监督,堵住任何可能的漏洞;各国的金融、货币监管当局应完善对于衍生工具交易市场的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所有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衍生工具交易存在巨大风险,合理适当地运用衍生工具,切莫孤注一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