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不失赤子之心——写给黄苗子、郁风书画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4
第12版(周末)
专栏:艺与人

  不失赤子之心
——写给黄苗子、郁风书画展
张仃
老友苗子、郁风夫妇最近从澳洲回来,都好像是更年轻了,哪像八十多的老翁与即将八十的老婆婆。不仅反应灵敏,思想开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比以前更加专心致志投入艺术。在经济大潮冲击下,这样的人太少了。
苗子、郁风回来后,浙江中国美术学院为他俩举办了一次近作展,没有机会去杭参观,仅见到目录上几幅作品,并有夏公生前所作的简短扼要的评介,说他们是文艺界的“老少年”,依旧热情奔放,意气风发,不知老之将至。读后极有同感,又特别提到:“国家、民族的前途需要青春,老年人需要青春,艺术需要青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们刚回京时,我与这两位老少年同吃过一次便饭,同桌人多,不能尽情侃大山,后又找时间,到乡下共度过一个周末,带去不少最近国内出版的画册,边看边谈,让他们能了解一些国内书画情况,也有机会了解他们的心态。
他们近年从东到西跑了不少地方,看了不少东西。他们读万卷书是古今中外,跑万里路是东西两半球。然而他们都没有像“假洋鬼子”,而更“回归”了。郁风是多才多艺的,早年国立艺专、南京大学科班出身。但她毫无学院派的包袱,多年来一直对张光宇、叶浅予等老人十分敬重,与我辈杂家为伍。今天参加服装设计会,明天参加民间艺术展,她以许多时间为他人做嫁衣。她在美协书记处负责展览部工作多年,工作十分认真,因之也就很少有自己的创作时间了。
苗子是30年代漫画界成员,又是公认的才子。解放前后沉浮不定,但他始终书卷气十足。苗子也是十分谦虚的人,以书法而论,早已有很深功力与修养,就是不愿以书法家自命。总是看到他人的长处,对于后进的青年,总是尽量扶掖帮助。十余年前他的书法作品开始面世时,我曾不经意地问他,为什么不早些面世,他十分认真地说,论传统有启功老,论创新张正宇是大天才,我没胆量写。苗子的话不无道理,但未免谦虚过分了。我以为苗子书法无论传统与创新,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的书艺早有个人面貌,并且在中国书法运动中起了促进作用。文革后一批有创意的中青年,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现代书法展”,苗子是积极支持的。新生事物总会有缺点或不足,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往往可能考虑个人得失,不愿以个人声誉担风险,苗子在这方面又是很天真的,据说后来古干到德国讲学还一起与苗子开过书法展。
我于文革后,为加强绘画笔墨的基本功,总想多习习书法。我习石鼓、金文。苗子把自己收藏的很多珍贵的金文拓片惠赠。他知道我也喜隶书,便设法找到台湾出版的台静农书艺集,在我处存放很久,得益匪浅。
与这两位老朋友相识数十年,他们的人品、艺术,不是三五句话说得透的。中国人论艺,是人格与艺术统一论者,都知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的老生常谈。但人品与艺术,人品还是主要的。人品需经过历史考验。在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在四海翻腾、五洲震荡的年月里,所经受的考验,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然而他们那些不寻常的考验,都成为他们人格修养的因素。使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胸怀更加博大。所以他们能返璞归真,不失赤子之心。(附图片)
郁风的《澳洲之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