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镇庵“打农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6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镇庵“打农仔”
  吴黎明
只听说过“打工仔”,可在安徽省当涂县湖阳乡镇庵村,记者却听到了“打农仔”的新名词。所谓“打农仔”,就是走出村界、乡界、县界、省界,承包耕地种粮挣钱的农民。村党支部书记赵桂生告诉记者,全村有200户农民当上“打农仔”,分布在苏皖两省,承包总面积1.2万亩农田,而本村的包产面积只有7778.6亩。该村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打农仔’之村”。
“打农仔”的出现似乎有些偶然。80年代以来,该乡在该村北端开发了7100亩低洼涝渍地,土地使用权归全乡6个村所有,其它5个村距这块地较远,耕作不便,只有镇庵村靠得最近。于是,这7100亩耕地几乎全被该村农民承包下来。韦文银承包了塘沟、西峰两村的150亩农田,每亩一年上交承包费140元(包括农业税等各项负担),年年收入过万元,去年遇上了好收成,共收获粮食10万公斤,完成国家定购任务4万多公斤后,以每担87元议价出售,共获纯利10万元。
规模经营带来的高效益证明,种粮也能致富。一些农民在本乡承包不到耕地,便走出乡门。1991年,陈贤文来到一湖之隔的新博乡承包了550亩农田,他采取聘工的办法精心耕作,每年的粮食总产量都在25万公斤以上。3年来,他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粮62万公斤。
走出省界的“打农仔”也大有人在。1992年,该村村民陈贤鹏来到江苏常州市郊承包了70亩耕地,当地的承包费每亩比本乡要低出100元左右,种粮效益比在本乡还要好。1993年,农民韦土金在江苏丹阳市郊承包了50亩耕地,去年净收入近4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