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天津商学院后勤管理走向社会化学校社会联建生活区,解决学生食宿;改革后勤机构,成立后勤保障实业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天津商学院后勤管理走向社会化
学校社会联建生活区,解决学生食宿;改革后勤机构,成立后勤保障实业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
编者按:在教育投入不足,后勤保障滞后,穷国办大教育的历史条件下,高等院校如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路子?天津商学院在这方面迈开了新的步伐。他们不等、不靠,把目光转向社会,利用社会力量与现有的内部资源,谋取最大的效益,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他们的经验,可供各地参考。
本报讯记者陈杰报道:天津商学院从去年起转变后勤服务工作长期由学校包揽的大而杂、小而全、封闭式自我服务体系,加快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步伐,全校后勤工作出现了新的生机。
该校首先进行了学校、社会联建生活区的尝试。1993年11月,天津商学院与毗邻的北辰区刘家房子农工商总公司签订了联建学生生活区的协议书,当年由这家公司提供学院墙外147亩村有闲置土地,并独家全额投资,建设可容纳3000名学生住宿的3幢共1.2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同时兴建一座可容纳3000人就餐的学生食堂,以及部分学生活动场地。这些工程于1994年10月竣工,立即投入运营。宿舍楼和食堂由这家公司服务管理,学校交纳住宿费和管理费。学校在未投资的情况下,很快获得了发展所必需的“硬件”,扩大了办学规模,改善了学子们的生活条件,已有教育经费可以主要用于教学、科研,学院领导也从繁杂的后勤管理上解放出来,将教学作为名副其实的中心。
目前,天津商学院正积极筹划运用社会的资金土地联建公寓型教师住房,教师交房租,学校予以补贴,使全校教工20年内无缺少住房之虞。
其次改革后勤机构,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该院撤销了基建处、总务处、生活服务中心、劳动服务公司和20个科室,成立了后勤办公室和保障实业总公司,两块牌子一个机构,作为“小机关”的后勤办公室,主要职能代行法人代表权力。保障实业总公司下设8个中心,多数实行企业化管理,变以往的“福利型”服务模式为有偿经营型,有三种运行形式:管理服务,包括基建房产、校园公寓、医幼保健;有偿服务,侧重动力通讯管理和饮食服务;经营服务,运用于汽车运输、物资供应等。对管理服务型的中心实行经费、任务双重包干,总公司负责部分人员工资;对经营服务型的中心,总公司不保其工资,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对有偿服务型的中心,总公司既不保工资,也不要求上交利润,支持其自我发展。改革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职工占后勤职工总数69%,他们的工资、奖金、加班费以及临时工工资,全部自支,为学院每年节省开支100余万元。
另外,实行预防保健为主的公费医疗制度。1993年4月,天津商学院推出以预防保健为主,合理用药,医药费由国家、学院、个人合理分担的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扭转了公费医疗制度多年来形成的“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的积弊,医疗费的开支明显下降。
今年10月,天津商学院又建立个人医疗互助基金积累,参加的教职工每年定期存入医疗互助基金100元,可享受患病住院医疗费按比例负担的优惠,深受教职工的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